摘要:稀土金属以其独特的性质成为新能源、新材料的明星,也成为近年来国际关注的热点。本教学设计是在新课标指导下基于教材“科学视野”栏目,结合时事热点及化学实际进行的课程资源开发,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提升能力,而且为教师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稀土元素,科学视野,教学设计,校本课程 1课程背景 1.1 “用途广泛的稀土元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之“科学视野”栏目的内容。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ⅢB族中钪、钇、镧系17种元素的总称。因其具有独特的荧光、磁性、催化、吸附等性质,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有“工业维生素”美誉的稀土金属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战略资源之一。当前,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满足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然而在稀土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如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 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2023年5月,我国颁布了《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一时间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观注。作为时事热点之一的稀土元素不管是从中学生科学技术普及,还是从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拓展与能力提升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科学视野”栏目大多为当今化学领域科技含量较高的热点内容,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也对教师的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把它当作学生课后阅读材料来处理。事实上“科学视野”栏目具有开拓学生视野、拓宽教师命题思路、提高教师教研水平等多方面功能,近几年新能源、新材料已经成为高考命题“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特征的新宠。因此,结合化学实际和时事热点设计好“科学视野”课程,不仅符合新课标对校本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的要求,更体现教师对课程的把握和联系实际进行有效教学的能力。 2.教学目标 2.1知识与能力:了解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能够结合化学基础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相关实际问题。 2.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及小组讨论法学习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基本性质的学习。通过稀土元素与Ca、Mg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类比加深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 2.3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稀土元素突破解题心理局限,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习科技知识振兴民族的责任感。 3.教学重点、难点 稀土元素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一般性质。 4.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PPT课件、知识类比、实验探究、分组讨论等 5.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引课 ①录像放映:稀土之争(凤凰卫视) ②解说:中国用约23%的稀土资源提供了全球约90%的稀土供应。作为世界最大的“离子型稀土矿”的赣州——我们的家乡,现在正以“土的价格”消耗比黄金还贵的资源。 ③什么是稀土?它有哪些迷人的性质以至于当年邓小平会称赞“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 观看录像 获取关于稀土资源的时事材料。 了解稀土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地位。稀土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 | 通过“稀土之争”录像的片断放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他们在对稀土的重要性及相关时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好科学技术建设秀美家乡的使命感。 | 阅读指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