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主 C.住半地穴式房屋 D.会人工种植水稻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中国历史·先秦卷》记载“此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此既定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公元前237年,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秦)穆公求士……遂霸西戎:孝公用商映之法…至今强国:愿王用张仪之计……逐散六国之从:昭王得范……使秦成帝业,”李斯意在强调( ) A.人才为秦国发展做出了巨大献 B.历代秦王都励精图治 C.商鞅变法是国强大的主要原因 D.秦灭六国是大势所趋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史实与推论搭配正确的是( )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山东新泰周家庄东周基葬出土大量铁制兵器 标志着春秋时期已经普遍使用铁器 B 商鞅变法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有利于秦国军队战斗力的提高 C 李冰父子主持修筑都江堰 发展水利工程是农业的根本保障 D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家思想确立为中国古代正统思想
A.A B.B C.C D.D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睡虎地秦简《田律》中记载:如果下了及时的雨和谷物抽穗,应即书面报告受雨抽穗顷数,如有早灾、风同、害虫等灾害损伤了禾稼,也要报告受灾顷数,距离近的县,文书由走得快的人专程递送,距离远的县由驿站传送,在八月底以前传送。材料反映出秦朝( ) A.灾害频发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B.政府鼓励农业发展 C.最早确立皇帝制度 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有史学家指出,它以一种温和的方式适应了当时大一统皇权构建的需要,使汉王朝摆脱了地方诸侯尾大不掉的困境,文中的“它”指代的措施是( ) A.设置丞相 B.设置刺史 C.盐铁官 D.实行推恩令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三国志》关于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县这一历史事件有不同记载,《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为“天子以令诸侯”,《三国志·魏书·毛传》载为“串天子以令不臣”,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却载为“挨天子以令诸侯”,这表明( ) A.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B.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叙述 D.历史真相具有模糊性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果起义 D.陈桥兵变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下表的内容可用于研究( )
人物 代表作 内容 苏轼 《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李清照 《行香子·天与秋光》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A.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B.民族文化交往与融合 C.民族政权并立与对峙 D.宋代都市生活的繁华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公文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这反映了元朝( ) A.疆域辽阔统一 B.中央集权衰落 C.重视科技创新 D.海外贸易发达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洪武七年,明朝颁布《大明律》,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其中“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 A.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 B.完善了中央行政体制 C.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D.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清朝时期,朝廷派驻藏大臣数员办理西藏事务,他们是清朝中央政府治藏政策的具体实施者,直接传达皇帝旨意,后遂成定制。这一举措( ) A.消除了西藏割据势力 B.使西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C.使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表为《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清军将领(部分)》统计表,此表说明了( )
人物 官职 牺牲地点 陈连升(土家族) 副将 广州沙角 关天培 水师提督 广州虎门 郑国鸿(回族) 总兵 浙江定海 裕谦(蒙古族) 钦差大臣、两江总督 浙江镇海 陈化成 江南提督 上海吴淞 海龄(满族) 副都统 江苏镇江
A.清政府腐败无能 B.清军作战英勇 C.全民族抗击入侵 D.战争发生在内地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纪念劳动节专刊出版,专刊发表了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的文章,这一现象表明( ) A.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 B.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C.劳工和妇女的地位得到改善 D.知识分子逐渐关注劳工问题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川将邓锡侯之子忆抗战往事》中写道:“那时候成都还有城门,四个方向的城门都有人募捐,随便哪个走那里过,就是叫花子都要甩钱的。”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北洋军阀横征暴敛 B.全民支持民族抗争 C.国民政府苛捐杂税 D.民主革命风起云涌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记载道:“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的轰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国的反应。”这反映了( ) A.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越南战争中美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C.抗美援朝战争后美中关系发生变化 D.中国取得了与美国同等的国际地位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34.2%。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有很大发展。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一五计划的完成( ) A.调整了经济比例 B.促进了重工业发展 C.使民生得以改善 D.加强了基础建设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据统计,《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如下
1960年1月至3月 1975年1月至3月 1985年1月至3月 积极报道 0(0%) 2(2%) 51(14%) 消极报道 323(95%) 81(87%) 88(24%) 中性报道 16(50%) 10(11%) 224(62%) 这种变化基于中国政府(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争取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的策略 C.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国策 D.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调整外交政策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表是“广东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千克),这说明( )
年份 粮食 肉类 禽类 奶类 1978年 123.6 19.2 1 6.5 1996年 73.3 32.8 10.7 21.4
A.民众的主食消费增加 B.食品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 C.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 D.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WheninRome(罗马),doAsromans(罗马人)do."是古代西方的一句俗语,中文一般翻译为“入乡随俗”,从这一俗语的最初来源来看,语境中的“do”最有可能是指( ) A.遵守法律制度 B.尊重各国风俗 C.为荣誉而战 D.信奉天主教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材料主要表明阿拉伯( ) A.帝国横跨亚非 B.文化兼容并蓄 C.沟通东西商贸 D.文明独具特色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14世纪的法国,包括宗教音乐经文歌都已经世俗化,作曲家们所作出的世俗音乐数量也大大超过了宗教音乐。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 A.君主专制统治加强 B.法国大革命不断深入 C.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D.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801-1850年,英国城市住房压力巨大。19世纪50年代开始,政府立法制定住房标准,市政机关直接参与住房建设经营:鼓励地产开发,通过市场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这反映了英国( ) A.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B.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 C.加速莲设福利国家 D.阶级对立的日渐加剧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列宁指出: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休战”。列宁的观点最有可能针对的是( )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建立 B.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D.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威廉·洛克腾堡在《罗斯福与新政》中提到:1933年1938年这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作者旨在说明“新政”( ) A.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B.改变了自由放任经济的旧传统 C.促进了美国制度上的变革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这是希特勒信率的名言。在1942年的夏天,他发起了一场无以伦比的震惊世界的攻势。他过高估计了德军的作战能力,过低估计了苏军的力量。此次军事行动( ) A.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B.彻底击败德国法西斯 C.成为二战转折点 D.标志着欧洲战事结束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西方学者明确指出:“马歇尔计划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 ) A.有利于美国联合西欧共同遏制苏联 B.迫使苏联组织华约应对美国挑战 C.意味着美国对苏冷战正式开始 D.造成了两大集团对抗的世界格局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是一幅关于“英国脱欧”的漫画,该漫画揭示出( ) A.欧盟内部国家矛盾不可调和 B.欧洲一体化进程遭受挫折 C.欧洲联合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D.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发展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广东 作为近代中国的风气之先之地 自鸦片战争以来 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都不約而同地与“广东”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地点 名人故居 广州番禺 邓世昌故居 江门新会 梁启超故居。 东莞虎门 蒋光京故居 惠州惠阳 叶挺故居 梅州蕉岭 谢晋元故居
材料三: 广东为泰西入中国之孔道,濠镜(澳门)一区,自明代已为互市之地,自香港隶属于英,白人之足迹益繁,故广东言西学最早,其民习与西人游,故不恶之,亦不畏之,故其国民之性质,有独立不羁气象者,惟广东人之最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一,任选两处历史遗迹,说明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任选一位历史名人并为其撰写简介,列举两种了解和认识历史名人的途径(示例:詹天佑,广东南海人,京张铁路的设计者和建造者,中国近代铁路之父。) 3.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得出“广东能够作为近代中国风气之先”这一结论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保护历史遗迹和历史名人故居的意义。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历史学科素养的增界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6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宜言》,1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 ——林·亨特《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 材料三 西欧六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 (单位:百万190年国际元)
1952年 1967年 1975年 1983年 1991年 1999年 1215855 2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9 5403597
——数据采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材料四 “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可以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 1.材料一中的图1指的是哪次国际会议?以它为基础,形成了一战后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图2所示会议决定建立哪一国际组织? 2.从内容方面来看,材料二中三个法律文献的相同点是什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三国资产阶级革命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3.写出1952年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概括统计表反映的经济趋势并指出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4.依据材料四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能够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经济政策或相关事例2例 5.历史是一门智慧之学,你认为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展史学素养,提升历史学习的能力?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人口迁移是近现代史上重要的社会现象 对部分国家和地区产生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1500年之后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
 ——摘自网络 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6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人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 材料三 美国学者E·S·Le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他首次划分了影响迁移的因素,并把它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前者是消极因素,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后者是积极因素,吸引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 ——《中国人口大迁移:一场你死我活的城市战争》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及其迁出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以来海外移民的特点,并分析导致中国海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3.试另举一例论证材料三的观点。(材料一的内容不能再重复写,中外史实皆可)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导致人口流迁和变化的主要因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