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这段话没有涉及( ) A.三大改造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土地改革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下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 A.“一五”成就 B.三大改造 C.平均地权 D.国有企业改革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作用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错误,1961年初我国开始实施( ) A.过渡时期总路线 B.农业生产合作化建议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D.第一个五年计划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习近平的词作《念奴娇·追思口口口》表达了习近平对某模范人物的追思及对其精神的呼唤:“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材料中的口口口处应填(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邱少云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经历了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某班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并得出结论,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共同纲领》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有力地保障了民主 C “文革”时期,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彻底破坏 D 平反刘少奇冤案 拨乱反正工作完成
A.A B.B C.C D.D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的宣传画中有一句醒目的标语:“跑吧,中国!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对此标语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D.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 A.当地山川峻美,风景秀丽宜人 B.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C.属于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D.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对两次“分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都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都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C.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农民都有生产自主权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某同学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据这些信息可以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个格局是( ) A.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C.内地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 D.经济特区一内地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属于邓小平理论创新内容的是( ) 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⑤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⑤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经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不协调之间的矛盾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促进国家统一发展、民族团结奋斗,党和政府设立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对于这三者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 B.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C.都归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 D.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制度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60年底,西藏地区成立乡级政权1009个,区级政权283个;78个县(包括县级区)和8个专区(市)也成立了人民政权。乡级干部全是藏族区级干部90%以上是藏族,并且有300多名藏族干部担任了县以上领导职务。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藏族享受比其他民族更多的权利 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C.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协调发展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2019 年是新中国建立 周年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砥砺前行 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开辟新纪元】 材料一 【踏上新征程】 材料二 【焕发新气象】 材料三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四 70年风云际会,当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世人瞩目。国产航母完成海试;歼-20翱翔蓝天;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新个税法全面实施;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摘编自新华网 1.说出图一所示的重大历史事件。据材料回答,建国初期巩固政权的措施。2.依据所学知识,说说新中国工业化起步中重点发展哪一工业?用史实说明“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 3.结合所学,说说图中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材料中,“农村改革”实行的政策是什么?“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指的是什么? 4.材料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什么? 5.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祖国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改革开放 年 中国从世界边缘走向舞台中央。阅读有关中国对外开放的大事年表 回答问题。 对外开放大事记
年份 史实 1980年 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訕头、厦门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济特区。 1983年 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决定对海南岛也实行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 1984年 决定开放秦皇岛、大连、湛江和北海等14个大中港口城市 1992年 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发表讲话指出: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这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对外开放进程
年份 史实 2001年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融入世界步伐加快。 2013年 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力求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提高中国对外开放水平。 2017年 中国厦门承办金砖国家峰会,大会倡导创新增长方式,构建开放型经济。 2018年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对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重要经验和启示、世界意义和影响以及在新的历史当口中国将如何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作出了最权威的阐释。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是基于当时哪一思想路线确立的。 2.据材料,归纳我国推动对外开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方式。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对我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积极影响。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第四,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我们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将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让大家有更多获得感…第五,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用文用种,中华文化是两岸用心灵的根脉和归属。 ——摘编自习近平《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讲话 1.请说出材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 2.材料二地区在回归前分别为哪个国家的殖民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台湾回归的有利因素 4.上述材料及问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