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山西省2021届中考模拟百校联考(四)历史试卷

[复制链接]

(1943年)《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他的“蓝图”
是从世界主义出发,他要求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00多年前,法国文豪雨果曾有一个欧洲统的梦想。雨果在住处的庭院里种下一棵橡树。雨果说,当这棵树长大之后,由欧洲各国统一而成立的“欧洲合众国”将在欧洲大陆建立起来。
——摘自央视纪录片《货币》


 材料三

自1949年以来,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工作,一直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蓝图指导下进行的。……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在独辟现代化道路这一点上,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类似。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三位历史人物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不同探索。
2.根据材料二,欧美为实现各自发展蓝图分别采取了哪些举措?并简述其影响。
3.材料三中,新中国“在独辟现代化道路这一点上”与苏联有何类似之处?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人口流动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南下移民的长河中,有三次浪潮使南方农业文化的发展出现三次飞跃。第一次发生在西晋永嘉之乱后,南来的北方侨民,使江淮一带的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时期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唐朝安史之乱将北方诸道化为千里萧条的灾区,大批难民蜂拥而至淮汉以南地区,形成了第二次移民浪潮。靖康元年,金人南侵,宋王室辗转南逃杭州,大批北方各阶层人士随之南迁,形成第三次移民浪潮,使南方经济再度加速发展。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材料二
近代以来全球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广东省的流入人口规模在全国居首位。90年代以后,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对流入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与珠三角等地区成为流入人口集中的都市圈。
——摘编自郑真真、杨舸《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三次移民的共同特征,并简述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简述近代以来推动全球人口迁移的相关史实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人口迁移现象的认识。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梦想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对梦想的渴求
激发着
人类奋斗的求索和行动。李老师以“梦想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识读图片—工业发展梦】
 任务二

解析
史料——国家富强梦】
 任务三
【观察场景——民族独立梦】
 任务四
【阐述史实——一实现和平梦】
1.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两国工业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对比下面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史实在追求国家富强道路上的不同之处。

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视亚洲诸国。
——【日】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
梁启超说:“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3.下面两幅图片是两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场景。两国为此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4.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结合相关史实,以“实现和平梦”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公元前636年,在外颠沛流离了十九年的重耳,历经磨难,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后,一方面锐意改革,另一方面与楚国展开斗争,为晋国成就霸业创造了条件。下列与文中重耳称霸相关的事件是(   )
A.管仲改革     B.三家分晋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同学们在参加中国古诗词诵读活动时,搜集到下面的诗句,其中反映了民族交融的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面是唐、宋、明三朝都城的平面图,从中可归纳出其共同特点是(   )
A.城中坊、市分开,“市”具有商业功能
B.城内商业区坐落于宫城和皇城之中
C.城内的皇城居中,是政治权力的中心
D.城为方形,街道笔直,城中实施宵禁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牡丹亭》和《哈姆雷特》是东西方两位大戏剧家的代表作,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   )
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
B.挑战儒家宣扬的正统思想
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
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根据下面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示意图,其中②处应该填写的是(   )
A.永安建制     B.定都天京     C.北伐西征     D.天京事变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                B.消灭地主阶级
C.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D.改善农民生活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建设热情高涨。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是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这一时期是(   )
A.政权建立和巩固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家贝尔通过实验发现:簧片在带铁芯线圈附近的振动可以导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化可以导致磁铁线圈附近簧片的振动。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具有实验观察和科学的基础
B.发明创造多集中于通讯领域
C.引导人们积极探寻精神世界
D.源于对生活实践经验的观察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面两幅图分别反映了俄、美两国在不同时期面临的严重社会危机,两国解决危机的共同举措是(   )
A.发动战争,摆脱危机                 B.锐意改革,制度创新
C.进行革命,解放奴隶                 D.寻找同盟,团结协作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材料中“74圈”起止点的标志事件分别是(   )
A.十月革命,东欧剧变                 B.苏联建立,东欧剧变
C.十月革命,苏联解体                 D.苏联建立,苏联解体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李华同学利用假期参加了“走进山西历史博物馆”的社会实践活动
下面是他就此提出的一些问题。请你和他完成第
1~
1.李华同学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内,看到了一件“网红”文物——2600年前的孟姬¨“嫁妆”晋公盘(下图)。盘中圆雕动物都能在装置原处360度转动,盘内壁还有珍贵铭文七处183字,是国家一级文物。据此推断,它应该铸造于(   )
 A.武乡县是八路军抗战指挥部所在地
B.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领导国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D.二战时期反法西斯国家团结抗击侵略
2.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城太行街363号,是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馆内收藏珍贵历史文物800多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514件(套),下图就是其中重要的藏品之一。此文物的价值在于反映了(   )
 A.武乡县是八路军抗战指挥部所在地
B.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领导国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D.二战时期反法西斯国家团结抗击侵略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某校历史社团的同学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展览
请你完成相关问题。
展板

【伟大抉择】
展板二【探索创新】
展板三【勇于担当】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说过:“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1.请为下边展板中的图片写一段文字说明(任选其一)。
2.图三、图四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破解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难题的?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做出了哪些贡献?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世界各国的发展蓝图汇聚一起
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图景。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挨打、屈辱、抗争,让民族复兴成为近代中国无法绕开的主题,更激发起无数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抱负:梁启超提出了“少年中国”,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李大钊呼吁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为了民族复兴,几代人魂牵梦萦,亿万人心结难解。
——任仲平《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材料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