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广东省梅州市2021届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卷

[复制链接]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光武中兴局面                       B.外戚宦官专权
C.三国鼎立局面                       D.八王之乱局面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清乐”是源自汉代乐府的一种清雅音乐,魏晋以来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时的清乐经过改编后由“胡人”演唱;隋朝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了魏晋以来(   )
A.中原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C.政权分立阻碍文化发展
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材料强调的是隋朝开通大运河(   )
A.变革了选官制度                     B.促成了贞观之治
C.促进了经济交流                     D.加强了中外交流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北宋时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北宋用人“大率以文词进”有利于(   )
A.强化中央集权                     B.加强边疆地区管辖
C.分割宰相权力                     D.禁锢思想监视官民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比较下图中甲、乙两次远洋航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航海时间相差了一个多世纪
B.甲的航海规模小于乙的规模
C.都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交流
D.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清朝时的军机处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独立发文和不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门,一切重要文件必须以“军机大臣奉上谕”等形式下达。据此可知,军机处(   )
A.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B.有裁决军政大事的职权
C.有严格的保密制度                 D.实际上行使了宰相职权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表是某校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复习资源包,其复习的主题是(   )

资源
名称
地图
清朝疆域图(1820年)
视频
“郑成功收复台湾”“惠远古城的伊犁将军府”
图片
顺治会晤五世达赖图、平定准嘻尔图卷

A.闭关锁国限制对外贸易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抵御外来的侵略与殖民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有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后)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材料表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
A.西方国家希望从中国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B.西方国家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要求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办理对外交涉等事务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下图漫画《在中国的战争》中用德文写道:“我们团结在一起不停地鞭打他漫画反映的战争导致(   )
A.清廷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20年刘半农写下《教我如何不想她》,在这首诗中首创“她”字的使用,受到广泛的赞誉。在此之前,中国的女性并没有独立的指代词。“她”字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自由平等观念得到传播
C.男尊女卑思想彻底改变
D.社会盲目崇拜西方文明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年画作品受到抗日根据地老百姓的广泛欢迎。该作品重在宣传(   )
A.国民革命运动进入高潮
B.群众拥护国共合作抗日
C.敌后战场军民英勇抗战
D.抗战胜利人民渴望和平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这一比重发生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C.分田包干到户逐步推广
D.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的“里程碑”主要是指(   )
A.《共同纲领》的通过
B.中国已经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下图,图中材料反映出(   )
A.工向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零售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为北京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55年4月18日,香港《文汇报》以“亚非会议开幕”为题报道了周恩来率团参加会议的消息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
A.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确立了处理国际事务的原则
C.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确立我国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689年《权利法案》为英国国王接受后,经过几十年实践,国王和议会之间建立起一套稳定运转的工作机制。这体现出(   )
A.内阁权力逐渐增强                   B.国王逐渐淡出政坛
C.君主立宪制已确立                   D.三权分立体制形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通过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变革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
A.提倡文明开化                     B.废藩置县
C.推行地税改革                     D.制定《国策基准》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以下为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的示意图,数字处填入内容按次序对应分别是(   )
A.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诞生科学理论
B.诞生科学理论、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
C.理论到实践、诞生科学理论、一国到多国
D.诞生科学理论、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是英美等国家1870年和1913年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图。1913年与1870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美国出现了“新经济”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是20世纪初欧美小说作品节选,这些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北约与华约对峙
C.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D.世界多极化趋势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二十世纪20-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空前经济大危机,而苏联却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其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促进苏联快速发展的因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予以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为此,美国(   )
A.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B.整顿会融体系
C.建立社会保章制度                     D.推行以工代赈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漫画《不平等的“赌局”》,反映了(   )
A.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获利不均衡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缩小
C.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贸易总额增加
D.发展中国家应联合起来抵制全球化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伯赞认为
:
“文集诗集里面
往往也保留一些当时的实事
而且从一般的方面来说
任何时代的诗文都是时代的呼声
因而亦即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词在这时已经达到了她的黄金时代了。凡能作词的,无论文士武夫,小官大臣,都无不喜作词。
——郑振铎《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作者
作品名称
主要内容或节选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节选:李相(李鸿章)创立上海、金陵两机器局,制造船炮,为中国自强之本,厥功甚伟。余思宏其绪而大其规,如添翻译馆、造地球,皆是一串之事。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
以黄毅伯、李去病的行踪为线索,通过他们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为主要内容,展示了宪政立国的政治理想。
陈天华
《狮子吼》
书中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政治理想,批判满族贵族入关以来的暴行,揭露当时清政府的腐朽和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下民族危机的深重,鼓吹革命。
萧乾
《刘粹刚之死》
作品以国民党空军少尉刘粹刚这个真人为主人公,表现他在困难条件下顽强作战、为掩护八路军作战壮烈牺牲的故事。
蒋开儒、叶旭全作词
《春天的故事》
节选: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材料三

现在有些文艺创作特别是涉及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弥漫着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些影视作品为了提高收视率,部分地戏说历史和历史人物。比如有的文学作品以某个在“文革”时期遭遇极大不幸的知识分子的经历,来描绘整个时代;比如在热播剧《走向共和》中,慈禧被粉饰成了“优秀的政治家”,李鸿章则成了“争取国家利益的爱国者”。
——马建辉《文学领域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手法》
1.材料一中的,,这时,,指的是哪一朝代?并概括指出词在当时达到黄金时代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作品分别与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相关。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人口迁移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种常态
是社会变迁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至17世纪锐减了约90%。英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则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至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材料二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其中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有7个。新兴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等发展迅速。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等欧洲国家已形成了庞大的城市贫民群体,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阶层。
——《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

年限
1950-1960
1960-1970
1970-1980
1980-1990
发达国家
2.5
2.1
1.7
1.5
发展中国家
4.9
4.1
4.0
4.0

——邬沧萍《世界人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推动15-18世纪国际人口迁移的因素,并分析全球人口迁移带来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人口流动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并简要评价这一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0-199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背景。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历史上人口迁移的认识。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艾伦?麦克法兰说
:
“茶叶对世界的征服如此成功
以至于我们都忘记了它曾经征服了世界。茶和水、空气
已经成为很多人习以为常的东西。”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茶叶与英国,鸦片与中国——两种嗜好品与两个国家的命运如此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从18世纪开始,饮茶已经成为英国人的民族习俗。对收入非常有限的劳动阶层来说,“面包+茶叶”就成为他们非常理想的食谱。人们在饮茶时加入糖,才使人体的能量倍增。饮茶不仅使英国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中心,茶叶的贩运还推动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喝茶时加糖则又带动了殖民地制糖业的发展。茶叶不仅完全可以代替酒类,而且比酒类便宜,有益于健康,也适应劳动者的消费水平,因此茶叶消费量迅速增长。
——摘编自仲伟民《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材料二
1783年中国茶叶和生丝出口贸易情况

国家货物
茶叶(担)
生丝(担)
英国东印度公司
92130
776
英国散商
614
147
法国
31735
211
瑞典
36592
18
丹麦
24030
0
普鲁士
24974
163

——摘编自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
 材料三
2021年《全球十大高端名茶》报告收录了来自8个国家的十个高端名茶品牌,竹叶青是唯一入榜的中国高端名茶。从历史上看,中国是世界的品牌发祥地。2500年前的中国是全球奢侈品制造和出口大国,陶瓷、丝绸和茶叶等古代三类奢侈品几乎由中国垄断。茶叶虽然发源于中国,但在各个民族和地区之间发展出了不同的茶文化,比如工夫茶、茶道、下午茶等等。竹叶青不仅仅是一张世界高端茶品牌的名片,更是承载了中国4700年茶文化的内涵和历史。
——摘编自中国网《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21年全球十大高端名茶,中国品牌竹叶青入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茶叶消费增加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说明茶叶、鸦片与这两个国家命运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1783年中国茶叶和生丝出口贸易的特点,并分析指出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下应如何让中国茶加速融入全球茶叶经济体系?并请参照以下示例,围绕“茶”设计一个话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示例:话题:茶与美好生活史实: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元谋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早期人类,研究他们生产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最主要来自(   )
A.神话传说     B.考古发掘     C.史书记载     D.文学作品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圣人作,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材料体现的是(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有学者评论说: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挎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位学者评论的是(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表显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