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连环画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下列连环画中反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口号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之争》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的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 地区朝代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城市经济的活跃 C.政治统治的开明 D.民族交融的加强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五代十国时期,真正敌对的政权是个别,绝大多数政权奉中原王朝正朔,称臣纳贡。在某种程度上,这就减少了进一步分裂的因素,相反增加了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材料反映了( ) A.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出现 B.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完成统一 C.五代十国时期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D.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宋代的文化教育相对普及,史称:“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为这种现象提供技术条件的是( ) A.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B.科举取士人数的增加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下列有关明朝在科技、建筑、文学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北京城修建于明太祖时期 B.长城是各族人民交往的纽带 C.《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 D.《农政全书》的作者是徐光启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有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有收敛性。”不符合“收敛性”表现的是( ) A.废丞相和中书省,设立厂卫机构 B.郑和下西洋 C.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D.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898年谢酂泰创作了政治漫画《时局图》,观察右图,指出漫画出现的背景是( ) 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北京条约》签订之后 C.《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见下图),这表明( ) A.自强思想深入人心 B.三民主义思潮兴起 C.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D.文学革命应运而生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从该揭帖中能获取的信息是( ) ①运动兴起的背景②口号是“扶清灭洋”③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④盲目排外色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观察下表,导致表格中各项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时间 变化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军费 1914~1918年 增加5000万元亩
A.帝国主义侵略 B.军阀割据混战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其社会背景是(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北伐战争取得节节胜利 C.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D.长征的胜利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下列图片所示英雄人物,在抗日战争中壮烈殉国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观察下图,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地区标志着( ) A.国共内战全面爆发 B.国民党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C.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18年,民族8省区生产总值突破9万亿元,与1952年相比年均增长8.7%。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8省区贫困人口从3121万人减少到603万人。民族8省区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罗马建筑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罗马的代表性建筑有( ) ①凯旋门②万神庙③狮身人面像④帕特农神庙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性学习中发现了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的石柱图片。此石柱下半部分刻画的文字属于(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小篆 D.甲骨文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科技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 A.荷马史诗——罗马 B.十二铜表法——希腊 C.天方夜谭——阿拉伯帝国 D.儒略历——法兰克王国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同学课堂记录的笔记如下。请根据笔记判断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
主题: 内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世界步入近代 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俄国废除农奴制与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的共同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为资本主义工业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都是让农奴和黑奴无条件地获得解放 D.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它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下列哪些事件改变了社会性质( ) ①美国南北战争②俄国农奴制改革③日本明治维新④洋务运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21年列宁同美国人哈默说:“我们最需要的是美国商人、资本和技术,用这些来使我们国家的轮子再次运转。”哈默因此成为第一个在苏俄开办企业的外国人。材料说明苏俄实行了(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两个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位联合国前秘书长曾说:“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对联合国成立以来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原则基础提出了重大挑战。”材料说明影响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是( ) A.恐怖主义 B.宗教冲突 C.领土争端 D.霸权主义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也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和保证 我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国家统治和民族统一。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变革: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公元前207年,也就是秦始皇去世才四年,秦王朝就覆灭了。不过,尽管秦朝的统治是如此的短命,它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悬殊......汉武帝时,“府库并虚”,富商大贾们“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甚至“因其富厚,交通(勾结)王侯”。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元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儒士与汉制),大新制作。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英总政务者日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宋廉《元史百官制》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深刻而持久的烙印”主要指什么?哪一改革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前期政治、经济存在着一系列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的解决措施。这一系列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在政治制度设置上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元朝的制度创新对“大一统”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历史不会忘记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 年浴血奋战 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材料一 “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二卷)·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材料二 ——摘编自沙健孙《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史论要》 材料三 面对中日两国的悬殊力量对比,毛泽东站在战略哲学的高度,预测了中国战场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再到战略反攻的三大阶段进程,提出了以持久对速决、以游击对进攻、以反包围对包围等灵活战法,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路线图。。。。。。。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体现在引领方向、明确方针、制定战略、指挥战争、团结力量、凝聚民心等很多方面。 ——金民卿《中国纪检监察报》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胜利”的含义是什么? 2.据材料二图表,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中工人、农民比例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此变化相关的史实。 3.据材料三,毛泽东对中国战场进程的分析出自哪一论著?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4.据材料四,指出图片和诗词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从诗词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对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 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 探究一 【新时代新思想】
 探究二 【新时代新发展】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探究三 【新时代新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动员和凝聚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推动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人民日报
探究四 【新时代新认识】 1.请根据年代尺的提示,在A、B、C、D处,分别写出每次会议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名称。 2.据材料,邓小平的“谈话要点”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是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向前发展的?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奋斗目标?据材料,概括“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让我们回顾历史 感受不同时期的“同呼吸 共命运”。 材料一 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句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另有一句是“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材料二 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共同签署了......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实现了政治上互相协作、经济上互相支持、军事上互相配合,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加快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材料三 习近平指出,2021年即将到来,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应该展现担当,积极作为,做世界和平进步的合作建设者。双方应该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处分歧,携手育新机、开新局。 ——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视频会晤 材料四 据统计,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18年,美国宣布将对60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并对中国实现贸易限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方不想跟任何人打贸易战,但如果有人非逼迫我们打,我们一不会怕,二不会躲。如果美方采取损害中方利益的行动,中方必将采取坚决和必要的应对措施,维护好自身的正当权益。” ——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出自哪一文献?第二句中“改变世界”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指什么事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6国代表共同签署了什么文件?“政治上互相协作”、“军事上互相配合”请各举一例。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中欧关系该如何“开新局”? 4.材料四中美国的做法与当今世界哪一国际经济组织的相关规则违背?请你谈谈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中美关系?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