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近代史上有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他是( ) A.光绪帝 B.道光帝 C.同治帝 D.宣统帝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李鸿章认为,“我中土非无聪明才力”实因“士大夫皆耽于章句帖括,弗求富强实济”,“试帖小楷丝毫无与时务”。为解决这一问题,洋务派在洋务运动期间( )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企业 C.积极筹划海防 D.兴办新式学堂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冲击,与五四运动的力度一样,产生了令人震惊的效果。……现在他们坚决地切断对西方的依赖,并发誓要将中国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政治上的行动主义成为新的口号。在这批如梦初醒和热情好辩的知识分子中,最重要的是陈独秀。”材料所述知识分子“政治上的行动”是( ) A.开展新文化运动 B.宣传马克思主义 C.领导五四运动 D.成立中国共产党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图2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见证了时代风云,书写了社会变迁,勾勒出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依据所学知识判断,196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标题应该为( )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C.《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D.《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由议会决定。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议会的权力受到限制 B.国王的权力不断扩大 C.英国实行民主共和制 D.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860—1890年,俄国钢产量由1250万普特增至52000万普特,煤的产量由1800万普特增至36700万普特。这些变化表明俄国( ) A.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 B.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C.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D.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19世纪中后期美国百万富翁数量统计表,对此表认识最准确的是( )
| 时间 数量 财富来源 占有社会总财富(%) 1861年前 仅有几人 主要是大农场主 3.6% 1892年 4047人 财富继承(34人),其他多集中于制造业、商业、铁路业 9.6%
——数据来源:李庆余、周桂银等《美国现代化道路》A.重化工业已是美国工业的主导部门 B.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加剧贫富分化 C.汽车、飞机等新兴制造业迅速崛起 D.财富集中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补贴原则,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法,使半数以上的人民生活有了保障;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些做法( ) A.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解决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缓和了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矛盾 D.增加了政府收入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实力的巨大差异 B.经济和政治改革方式的差异 C.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 D.具体国情上的巨大差异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近代中国侵略与抗争交织并行。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辗转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它虽然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摘自《中国历史》 材料三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四 1.材料一反映近代中国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中的“它”分别指哪两个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它们的相同点。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概括它的性质。 4.根据材料四,归纳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并谈谈你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占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的理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直接由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引起的,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德、意、日轴心国的重要保证。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后,盟国在政治上互相协调,经济上互相支援,对迅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2015年3月9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日本,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德国战后对战争的历史问题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检讨,对过去的清算是实现战后和解的前提。在与安倍首相的会谈中,她介绍了德国如何清算纳粹分子实施犹太人大屠杀等可怕罪行。同时敦促日本正视历史。 ——摘自《中新网》 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启示。 2.对照德国对战争罪行的态度,日本应如何对待这段历史?这对日本和世界有何意义?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据报道,美国东部时间2020年5月27日,美国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就中国即将出台“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一事举行会议进行讨论,这一提议被中国一票否决。
 材料二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代表的提案(即2758号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1.据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指出美国“这一提议”被否决是因为中国行使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哪一权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最初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恢复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有利国际条件及对当时世界的影响。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