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纲变化: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气体实验定律“要求从”了解认识“层次变成”理解应用“。 一、近5年高频考点分析 1. 试卷结构: ● 2023(3)模式: 8道选择、2道实验、2道计算、最后一道3选1模式。 ● 选择(48分): 8个选择4个必修模块思路不变,跨模块题目一般在第18题或21题出现。电磁感应是选择题的压轴题。 【14-18】 单选 偏向力、电 (4道) 【19-21】 多选 综合(4道) 实验(必出一力一电)(15分) 【22】力学实验题 【23】电学实验题 计算(力、电交替)(32分) 【24】必修模块(静力学或运动学) 【25】选修模块(力电磁综合) ● 选考: 【33/34/35】(15分) (选修3-3/3-4/3-5每本书出一道) 2. 考点分布: 从近9年新课标Ⅰ卷物理高考各本书考查平均分值可以看出,其中必修Ⅰ和必修3-1考查力度最大,占分最高,其次为必修2,选修三本书每本赋值均为15分。 ● 选择题年年必考的知识点是前4个: 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静电场、物理学史;其次为电磁感应与理想变压器、交变电流。 二、各本书考查的高频知识点: ● 必修一: ① 直线运动的规律及运动图像分析; (以选择题为主,交替考查) ② 力:共点力,平衡分析;(年年必考) ③ 牛顿第二定律。(年年必考) ● 必修二: ① 曲线运动之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② 万有引力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高频考点) ③ 机械能。 ● 选修3-1: ① 电场叠加;(高频考点) ② 恒定电流(电路的动态分析); ③ 带点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 选修3-2: 电磁感应;交流电(高频考点)。 ● 选修3-3: 热学。 ● 选修3-4: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学,作图。 ● 选修3-5: 动量守恒、原子物理。 ● 能力方法: ① 夯实基础,注重高频考点:牛顿定律、直线与曲线运动、能量观点、电场与磁场及磁感应主干知识; ② 需进行方法的强化:整体法、隔离法、极值法、逆向思维法、模型法、数形结合法在物理中的应用; ③ 注重创新,在变压器和实验中表现地较多; ④ 综合性题目,各模块知识的堆积。 三、各主观题特点与答题分析 1. 近5年实验题分析——全国I卷 ● 特点: ①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② 力学与电学实验交替出现; ③ 由“一小加一大”的模式,逐渐两题分值均衡; ④ 22题力学实验主要考查:数学应用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素养; ⑤ 23题电学实验主要考查:电表改装、电路器材的选择以及数据的处理; ⑥ 试题分多个层次进行设问,由易至难。 2. 近5年计算题分析——全国I卷 ● 特点: 24题(较简单)—纯力学综合,胡克定律,物体受力平衡,牛顿运动定律; 25题(压轴题)多过程、多知识点、考查面广、综合性强、区分度大的压轴题。 ● 计算题主要考查三种能力: ① 推理能力; ② 分析综合能力; ③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3. 选做题 【33题】热学:晶体非晶体;气态方程; 【34题】振动和波;光学:折射、干涉、衍射;作图部分:折射定律与全反射定律; 【35题】第1小题光电效应方程,第2小题动量守恒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