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 ) A.北京人遗址出土的刮削器和尖状器 B.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 C.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D.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提到的“在下”和“在上”的两个制度分别是指( ) A.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 B.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和行省制度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资治通鉴》中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岀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段话反映的“魏主”改革的措施是( ) A.迁都洛阳 B.整顿吏治 C.改用汉姓 D.改穿汉服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构建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是张丽同学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她学习的主题是( ) A.清朝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 B.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D.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与材料中“中国的失败”和“学习西方”对应的事件分别是( ) A.鸦片战争战败和洋务运动 B.《马关条约》签订和戊戌变法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和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签订和戊戌变法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毛泽东诗词“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C.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以“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的资源包。下列各项可以放进主题资源包的有( ) ①论文《“实业救国”为何没能挽救民族危机》②电影片段:《阿Q正传》中剪辫子③图片:《申报》报道京张铁路通车④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率的变化。图中数据显示在1960-1965年和1980-1985年这两个时间段都明显增长,出现这一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国家对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面年代尺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历次重要大会,其中对国内主要矛盾作出正确分析的有( ) A.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九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二大和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五大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5-16世纪期间,意大利的父母给孩子们取名,不是取《圣经》中的人物和基督教的圣哲,而是取不信基督教的名人——恺撒、荷马、梭伦、伯里克利等。这是因为( ) A.殖民扩张的不断加剧 B.人文主义思潮的流行 C.新航路的开辟 D.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历史事件的概述与对应的“历史评价”,关联正确的是( )
| 选项 事件概述 历史评价 A 从武装革命到“光荣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留国王是革命的倒退 B 从《独立宣言》发表到1737年宪法颁布 君主立宪制是防止专权的有效机制 C 从《人权宣言》颁布到《民法典》颁行 见证了法国资本主义民主法治的健全 D 从东欧剧变到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制度不适应历史发展趋势
A.A B.B C.C D.D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列宁在1895年评价一本书时曾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材料中的“这本书”是指( ) A.《共产党宣言》 B.《物种起源 C.《战争与和平》 D.《新青年》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下面是李老师根据搜集的新闻报道,设计的一组山西地方史试題,请你作出正确选择。下图为考古学家在山西省侯马市发掘的春秋晚期玉片,因为该玉片上的文字记录了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或卿大夫之间订盟誓约中的言因此称作“盟书”或“载书”。玉片上用晋国官方文字记载了卿大夫间订立盟约共同讨伐敌对贵族处置土地财产、人口等内容。据此判符合其史学价值认识的是( ) ①对研究春秋时期晋国历史有重大意义雪②反映了晋国末期上层贵族的争权夺利③为研究中国古文字提供了实物证据④反映了当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中新网记者2019年11月9日】从山西省太原市园林局获悉,曾作为阎锡山办公场所见证山西近代历史变迁的督军府旧址,将于2020年以“千年府衙”博物馆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根据下面相关信息,对此建筑解读正确的是( ) A.是春秋时期为纪念重耳所建 B.北宋统治时期是太原的政治中心 C.辛亥革命后一直是政府所在地 D.是山西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文化自信”是我们 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信念。根据要求 回答下列问题。 1.【中医精髓】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简述下面两位人物在中医学方面的成就及其在世界医学史上的价值。 2.【科技创新】科技发明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简述一组科技成就的历史意义,概括二组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 3.【建筑智慧】建筑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根据下面图文信息,概括其反映出中国建筑文化的哪些特征。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缩影 城市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时期都城开封不仅是全国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城市,常常吸引外地的游客来此游乐。此外,东京还经常聚居一大批饥饿的流民,少时数百上千,多者数万。东京城行业众多,彩帛、占卜、典当等行业十分发达,经久不衰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瓦肆,专供贵族、富人寻欢作乐 ——张莹《论宋代城市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汉口开埠以后,江汉关以下地段开辟了租界区。外国人在汉口有自己的码头货栈,兴建了工厂公司,开办了航运业。汉口的商业中心,从沿河一带向沿江一带转移,汉口向近代城市迈进的脚步缓慢地移动了。1871年冬,清政府在汉口设立招商局,1889年,洋务派人物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以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加速了汉口前进的步伐。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17世纪,曼彻斯特是一个小镇。18世纪60年代起,随着纺纱业和织布业的机械化,它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搖篮。1760年,开通了通向附近煤区沃斯利的英国第条运河,1830年又建成通向重要港口利物浦的铁路,率先实现了交通运输革命。在此期间城市经济和人口高速增长。18世纪20年代,它的人口仅12000人,1841年底猛增至40万人,跻身于全国大城市之列。1848年,沿曼彻斯特向外延伸的公路把附近的奥尔德姆、海德等城镇连接起来,使整个集合体的人口达到106.3万人。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都城的特点。 2.分析材料二中推动汉口向近代城市迈进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曼彻斯特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兴起的?它的兴起有何影响?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世纪以来世界政治舞台风云变幻 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材料二 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一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換的开放的世界。 ——摘编自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三 当今世界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每一个层面,都日益清晰地表现出整体性、体系性的运动。……与此同时,针对这种新的整体性运动,出现了声势浩大的反抗。这种反抗既有理性主义的……也有浪漫主义的,如西雅图、热那亚和纽约街头的反全球化抗议活动。本·拉登和“基地组织”的恐怖主义活动,虽为异数和极端,但本质上也属于这种反体系运动的一部分。 ——宿景祥《贫富扩大与全球反抗》 1.根据材料一画线部分的三个时间节点,结合具体史实,说明中国外交周期性变化是“必然结果”。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1917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列举1945年后美苏两国为了各自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各一例。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史实,概括当今世界主要存在哪些不和谐的问题。 4.综上所述,你认为制约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 面对各种危机如何 作出 正确的抉择 考验着人类的智慧。李老师以“危机与抉择”为主题 设计了下面的主题学习任务板块 请你完成各板块的问题探究。 1. 板块一【面对制度困境之抉择】 面对图一出现的历史现象,俄国政府是如何解决的?分析图二中日本经济类型所与比重发生变化的原因。 2. 板块二 【面对社会危机之抉择】 分别简述下面三位历史人物在国家危难之时所作出的具体抉择。 3. 板块三 【面对经济危机之抉择】 根据下表中的信息,三国改革前分别面临怎样的经济危机?归纳其摆脱危机的共同特点。 4. 板块四 【面对共同问题之合作】 根据下面图片中的信息,自拟题目,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