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广东省2021届九年级学业适应性模拟演练历史试卷

[复制链接]

时间区域
东汉后期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
765
669
长江流域
342
611

表5A.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
B.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已完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   )
A.“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B.“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
C.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
D.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在建立国家政权后,纷纷秉承传统的“华夷同族”观念,主动将本族先世祖源“续接”于以黄帝为首的中华圣王之后。这种行为在客观上(   )
A.消除了民族文化的差异
B.促进了对华夏文明的认同
C.加速了儒家思想的传播
D.解释了政权建立的合法性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唐朝时,波斯和大食商人把珠宝玉石等奢侈品带到(长安)西市卖,然后买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运回转卖,西市的繁荣超过了东市。下列诗句描写符合材料所反映西市场景的是(   )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D.“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下表10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有(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3025541
62.9%
1122476
37.1%

表10A.北方安土重迁的观念较淡薄
B.北宋的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均在南方,使南方人口大增
C.经济重心南移和战争频繁导致人口不断南迁
D.由北宋人口数量的减少可知汉唐经济远比宋代繁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元代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各行省设丞相l员、平章政事2员、右丞1员、左丞l员、参知政事2员,采取群官圆署、集体议政方式,其中丞相、平章政事总领民政和军政,左、右丞和参知政事主管区内的具体行政事务,据此可知,元代(   )
A.中央政府过分集权                   B.政制缺乏制约机制
C.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D.地方行政体制混乱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下图12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下图14是1864~1914年间中国报刊、杂志对民主一词使用数量统计图。以下属于④时期结束后给革命志士带来的新认识是(   )
A.君主立宪仍是思想界的主流
B.思想革命比政治革命更重要
C.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已过时
D.民主共和观念已被破坏殆尽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的演说中提到“由于我们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从中可分析出(   )
A.孙中山已正确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源
B.孙中山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孙中山认为革命军应是政治新型军队
D.孙中山否定了革命党的历史功绩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18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数他劳动强》。该作品(   )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
A.适应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B.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C.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
D.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01年9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会议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我们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台湾情况不同,我们仍将按照同一方针,争取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这个“不同”是指(   )
A.台湾问题属于内政问题,港澳问题属于外交、主权问题
B.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后,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而香港和澳门不行
C.解决台湾问题有战争的可能
D.台湾的文化传统和港澳不一样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拜占庭帝国即是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希腊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   )
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
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
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的发展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701年英国的《王位继承法》第三条规定:当今国王和丹麦公主死后且无后嗣,为保障我们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订更详明的规定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这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这一规定体现了(   )
A.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来限制王权
B.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C.国王有权确定英国王位继承人
D.国家权力重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582年前后,伽利略经过长久的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算,得到了摆的等时性定律。之后又对落体运动作了细致的观察,从实验和理论上否定了统治千余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法则”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伽利略主要贡献在于(   )
A.推翻了当时公认的观点
B.树立了定量实验与数学论证结合的典范
C.挑战了教会树立的权威
D.为新航路开辟和天文学革命创造了条件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苏联在实施“四五”计划期间(1946—1950年),国民经济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恢复和发展,西方舆论断言的“苏联将从世界大国的名单中被勾销”不攻自破。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苏联模式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B.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
C.苏联“斯大林模式”仍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D.美苏争霸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题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下图27所示为二战时期《苏军攻克柏林》海报。图中远处是柏林标志性建筑——凯旋门(勃兰登堡门)。历史不会忘记这场神圣的反法西斯战争,其中苏联军民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项中对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表述准确的是(   )
①莫斯科战役使德军闪电战破产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③“霸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④光复巴黎,强渡莱茵河,会师易北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较难
李白和李清照是唐宋时期的著名诗人
从他们的人生轨迹我们可以获得历史的启示。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李清照与李白主要简介

李清照
李白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百度百科
 材料二
李清照与李白著名诗词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天界云涛连晓雾》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上李邕》
链接: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李邕在开元七年(719年)至九年(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材料三

太白天才放逸,故其诗自为一体。子美学优才赡,故其诗兼备众体,而植纲常系风化为多,三百篇以后之诗,子美其集大成也。……北宋的词坛,虽然充满了慢词的势力,却依然以小令为主。而结束这北宋词坛的一位作家,便是李清照。中国女作家中,能够在文学史上占一席地的,这是唯一的一个人了。
——历史名人对诗人评价
 材料四
历史评价是指把所评价人或事放在较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看其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大趋势,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重在考察其较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历史评价往往与"道德评价"相对应。一般有差异性,原则性和局限性但无法脱离历史核心素养。
——《中外历史人物评价论·前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就李白和李清照的诗词观差异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历史性主题并依据主题简述这两首诗的历史思想。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李清照或李白任选一人有历史性的评价。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较难
康有为
戊戌变法重要代表人物。历史上
人们对他与维新变法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信息简表(部分)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第2甲46名进士“康有为,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
——摘编自李周望《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
“康有为,字广夏,号更生,原名祖治,广东南海人。光緒二十一年进士,用工部主事。”
——摘编自赵尔巽《清史稿》

——百度百科
 材料二关于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

人物
原因分析
康广仁
(康有为之弟)
兄长(推行变法)规模太大,包揽太多,参与人员太少……皇上又无实权,变法如何能够成功?
徐中约
1898年康有为只有40岁,而他的主要支持者梁启超才25岁,两人以前都没有在政府供职的经验。康有为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认识,也没有运用过政治权势。


 材料三

1899年康有为回忆“公车上书”时说:“5月1日联合十八省举人上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但5月2日督察院以条约已盖皇帝玉玺印,无法挽回,却不收。”……当代学者茅海建查阅清朝军机处《上谕档》、《电报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研究认为,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1.根据材料一,提取两则材料中关于康有为的相同信息。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两个人物关于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关于“公车上书”事件记述的矛盾之处,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哪种记述更为可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较难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人类的灵魂
我们从中也可以得到启示
获感性认识。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14世纪中期的书籍作品

——百度百科
 材料二
对世界影响意义重大书籍(部分)简介

名称
简介
《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激起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它描述了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
《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重要的物理学哲学著作。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论物体的运动”,表述了牛顿三定律;第二卷也是“论物体的运动”,论述了阻力下物体的运动,为流体力学开先河;第三卷“论宇宙的系统”,讨论了宇宙系统。
《大萧条时代》
本书企图再现1929年开始的那场金融瘟疫的来龙去脉、发病周期和病程。作者从社会的各个角度进行了观察和描述:从身处繁华都市的失业工人,到逃离“尘土盆地”的受灾农民,从孤苦无依的老人,到饱受剥削的童工,从贫困的中西部佃农,到东海岸的知识精英……全面展现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大外交》是冷战时期的书籍,但却以明智的眼光看待冷战。全书共31章,第1章和最后一章都概述了他对国际新秩序的思考,从第3章到第30章按时间顺序详细地缕析了从17世纪初的欧洲“三十年战争”到冷战结束期间所有国际外交大事。但第2章却突兀地单独分析了美国两个意见最相左的总统的外交理念:西奥多·罗斯福的国家利益论与伍德罗·威尔逊的道德论调。把这两位总统放在这么显著的位置,一则因为他们在外交方面的努力,虽然理念完全不同,是使美国走出孤立主义而开启由美国主导的国际新秩序的主要原因;一则因为他们分别是国际关系学的两大学派: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典型代表。
——《大外交》书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书籍作品的特点与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定一本书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外交》诞生的背景与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书籍内容的因素。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图2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变化,促成变化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文字)。其中,《为吏之道》说:“以此为人君则鬼(读为怀,和柔的意思),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茲(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茲(慈)子孝,政之本(也)。”材料可证明秦朝(   )
A.“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B.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思想
C.官吏注重修身养性
D.主要是竹简与毛笔书写文字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读表5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该表反映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