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并非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期望、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其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形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 B.掀起“大跃进”运动 C.确立人民公社体制 D.安徽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由下图的“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可知,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在1978—1982年呈上升趋势。这种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历史概念解读正确的是( ) A.这个制度率先从辽宁农村实行 B.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C.改变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组织形式 D.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我国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 ) A.改变社会性质 B.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C.增强企业活力 D.改变土地所有制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下图主要反映的国企改革内容是( ) A.管理体制 B.分配制度 C.所有制结构 D.就业观念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我们惊奇地发现,日后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公司(张瑞敏的海尔、柳传志的联想等)均诞生在这一年,后来,人们就把1984年叫作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与这一现象相关的是( ) A.我国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B.我国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我国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开始了对国企的初步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对国企进行改革的直接目的是( ) A.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坚持执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自主权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79年8月,深圳蛇口码头建设工地上,每月拿固定工资的工人们积极性不高。之后工人们商量制定了奖励制度:每人每日劳动定额运泥55车,超过定额者每车奖励4分。工地一下子沸腾起来,工人提前上班,不肯下班。该材料旨在强调( ) A.国企改革关键是提高积极性 B.国有企业吃大锅饭的弊端 C.政府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D.城市经济的发展势态良好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特点的是( ) A.政企职责不分 B.分配制度“大锅饭” C.企业没有自主权 D.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表述的有( ) ①对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③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B.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 C.运用市场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协调 D.发挥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经济由落后逐步实现高速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 国家 项目 中国 (1952年) 印度(发展中国家)(1950年) 美国(发达国家) (1950年)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材料二: 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第一面“商业红旗”得到过很多荣誉称号,是当时著名的国营企业。后来,企业效益开始下滑。那个时候的商场,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19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项政策开创了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两位数的新时代,为中国带来了重大变革。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 材料四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对此,党和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台所学知识,指出在当时的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端。3.根据材料三,概述中国经济体制变化的特点。4.谈谈你对材料四中两幅图片反映的我国新发理念的理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