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统编版同步课时作业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复制链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53年,全苏玉米播种面积580万公顷,其中青贮和青饲料玉米230万公顷……1960年分别达到2820万公顷和2310万公顷。”推动材料中玉米播种面积扩大的苏联领导人是(   )
A.列宁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这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
A.揭露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C.未根本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D.进行工业体制改革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A.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弊端
B.否定共产党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
C.革除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
D.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的最大教训是(   )
A.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改革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
C.要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D.改革步子要稳,不能急于求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下列史实中不能论证“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的是(   )
A.大规模的垦荒活动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B.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加重了国内经济负担
C.优先发展重工业妨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使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   )
①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②赫鲁晓夫被迫下台③无政府状态蔓延,国家权力分散④苏联解体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苏联在同东欧各国的经济交往中,存在着严重的民族利己主义,并通过抵制马歇尔计划,使东欧国家走向封闭,脱离了世界。同时,苏联不允许东欧国家独立发展重工业,严重损害了东欧国家的民族利益,最终导致东欧剧变。该学者(   )
A.客观评价了苏联模式
B.全面否定了苏联的改革
C.认为东欧剧变与苏联大国强权有关
D.认为东欧剧变是因为民族利益受损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美国前国务卿贝克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可见,“苏联的崩溃”(   )
A.导致两极格局瓦解
B.推动世界形势走向缓和
C.为美国建立单极格局创造了条件
D.使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91年,强大一时的超级大国苏联结束了它辉煌而又悲壮的历程。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联模式的弊端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的运用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对于苏联解体这个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①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东欧剧变实质上是指东欧各国( )
A.生活水平的根本变化                 B.对外政策的根本变化
C.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D.文化传统的根本变化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欧洲福利国家建设开始起步。20世纪初,美国也出现限制垄断自由发展的进步运动。但是,整个社会仍然以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为根本,社会平等被忽视。结果,不仅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面对如此深刻的危机,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罗斯福、凯恩斯等人,提出了拯救和改造资本主义的措施和思想,这就出现了20世纪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调整——罗斯福新政。新政颁布了《紧急银行法案》《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罗斯福在演说中,把传统的信教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改为新的四大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这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盛行的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重要修正……国家通过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对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限定被雇佣者的最低工资,承认工人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的权利等社会立法。
——《自由与平等的博弈》
  材料二1987年6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全新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案。主要是:企业将从单纯的计划执行单位变成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企业拥有相应的权力,也承担相应的责任,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取消指令性计划制度,打破单一的计划调节格局,充分发挥商品货币关系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调节作用;企业摆脱对上级主管机关的行政依附,国家对企业的活动从直接控制转为间接控制,即从下达指令性计划任务的直接干预转为靠协调经济利益加以引导;国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管理各种利益和通过各种利益进行管理……由于困难重重,经济改革难以奏效。
——《超级大国的崩溃》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修正“盛行的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材料二中,苏共在哪些方面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1953

斯大林去世。斯大林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
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斯大林之后的领导者们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结果如何
?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改之“乱”——赫鲁晓夫改革】
  材料一
【改之“垮”——戈尔巴乔夫改革】
  材料二
  材料三
【改之“思”——中苏改革的不同结果】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改革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的。
2.图三中赫鲁晓夫的墓碑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交叉在一起,“黑白相间的墓碑,毁誉参半的一生”是他最好的写照。从改革的角度对他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经济的痼疾。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材料三中的“某大国解体”有什么关系?
4.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结合具体史实,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