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统编版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检测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复制链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取得节节胜利
C.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
D.人民解放军做好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准备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谍战大戏《潜伏》中有这样一幕:1947年,在得知中共中央所在地被占领后,中共地下党负责人说:有一种胜利叫做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做占领。当时被占领的地方是(  )
A.南京       B.延安       C.瑞金       D.北京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评价某一历史事件中写道:“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一历史事件指的是(  )
A.中原突围     B.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45年《大公报》社评:“经长期内战,八年抗战(今称十四年抗战),多少离合悲欢,今于国家大胜利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与社评相关的事件是(  )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开国大典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如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敌》的漫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   )
①中原解放区②陕北解放区③华东解放区④山东解放区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破坏和平,发动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重庆谈判失败        B.国民党军围攻中原解放区
C.三大战役          D.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八年级(1)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展开了关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主动撤离延安的讨论,下列是同学们发表的一些观点,其中不恰当的是(   )
A.敌强我弱,避实就虚是正确选择
B.不能与敌人硬拼,人存地存,人失地失
C.这说明中央领导人充分吸取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教训
D.撤离延安是为了保证中央领导人的安全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陈毅的诗句“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反映的相关战役(   )
A.拉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
B.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D.打退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土地改革。它的主要影响是(   )
A.稳定全国地价,逐步实现土地国有
B.联合地主阶级,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C.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保障解放战争的胜利
D.发展农业生产,联合建设社会主义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平津战役”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平津战役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B.参加平津战役老兵写的回忆录
C.历史论著中对平津战役的描述
D.电影作品《平津战役》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
①中华民国的成立②侵华日军屠杀中国同胞的暴行③中共七大的召开④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校戏剧社的同学正在排演反映解放战争历史的课本剧,准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其顺序应该是(  )
①千里挺进大别山②百万雄师过大江③战略决战扭乾坤④转战陕北歼强敌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③②④     D.④①②③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转战陕北的决策】
  材料一
我们在延安住了十几年……现在一有战争就走,怎么对得起老百姓。所以,我决定和陕北老百姓一起……我不离开陕北,还有一个理由,现在有几个解放区刚刚夺得主动,如果蒋介石把胡宗南投入别的战场,那里就会增加困难。中央留在这里,蒋介石就会多下些本钱。这样,咱们负担重些,就能把敌人拖住,不让他走,最后还要消灭他。
——毛泽东
【转变战略态势的决策】
  材料二
对这一战略部署,毛泽东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不离开陕北”的原因和结果。
2.“这一战略部署”指什么?完成这一战略部署的是哪支军队?其指挥者是谁?
3.材料二中的“尖刀”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