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企业注册数量统计表。该表说明了( )
| 时间 注册工厂数(家) 1913-1915 124 1916-1919 375
A.列强加快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励志故事。近代用中西画法和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对此故事再阐释的艺术家是( ) A.聂耳 B.冼星海 C.齐白石 D.徐悲鸿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世纪40年代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在其影响下国内出现了一系列报纸和出版机构。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 )
名称 地位 《申报》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 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商务印书馆 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 新华书店 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A.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B.经济的变化 C.外交事业的发展 D.科技的进步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世纪末,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家是( ) A.张骞 B.卢作孚 C.侯德榜 D.荣德生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观察下图,指出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国人纷纷在华开设工厂 B.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C.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侵略 D.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05年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由京剧名家谭鑫培主演,京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 ) A.乾隆时期正式形成 B.剧目单一脱离现实 C.具有北京地方特色 D.仅受统治阶层喜爱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场景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不断求新求变的是( ) A.行握手礼 B.参加科举考试 C.凭布票买衣服 D.乘坐高铁出行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这位“状元实业家”是( ) A.张謇 B.邓世昌 C.荣宗敬 D.卢作孚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对其中“国体之改革”理解正确的有( ) ①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②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③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④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图4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B.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C.《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中国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这样描述中国近现代史 : 百年救亡 百年复兴。近代以来 无数仁人志士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前赴后继砥砺前行。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救亡中学习】 材料一 【探索中发展】 材料二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等人发动人民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在遭受较大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当山大王。” ——摘编自叶永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材料三
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太阳照得人身暖哎……主席的思想传四方,革命的人民有了主张,男女老少齐参战哎,人民战争就是那无敌的力量! ——电影《地雷战》主题曲

【创新中复兴】 材料四
 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咬定目标……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在第六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1.材料一中据图1、2、3分别写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名称。图4企业的创办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救国主张? 2.写出材料二中“武装暴动”的事件名称。毛泽东“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当山大王”是指哪一重大事件?图中会议在党和军队的建设方面确立了什么原则? 3.由所学知识指出,1938年毛泽东的哪一论著,使“革命的人民有了主张”?为紧紧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怎样的土地政策?1949年材料三图中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4.图中反映出深圳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出现这种趋势主要得益于1980年中共中央的哪一项战略决定?材料中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哪一理念? 5.综合以上探究,你有何感悟或启示?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回眸百年中国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立足“转型”,积蓄前行的力量。 材料一 1920年,来华访问的美国哲学家杜威在演讲中指出:“(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引发中国青年学生的强烈共鸣。同年,英国哲学家罗素也来到中国,他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孝亲观念,并称社会改造问题求之古人,中国老子的思想最有价值。他的演讲并未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太大反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等 材料二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1920年的中国,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民革命,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这一总体特征。部分大事记如下:
时间 大事记 1月 中华民国教育部通令全国中小学陆续使用白话文教材。 5月 ①陈独秀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②孙中山发表演讲,强调国民党“今后应再有一番革命,才能做成一个真中华民国”。 8月 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出版;此后,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著作被翻译出版。 8月至次年春 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建立;《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工人周刊》等通俗读物纷纷创刊。 11月 在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上海机器工会、上海印刷工会相继成立。
1.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两位哲学家的演讲在中国知识界反响不同的原因。 2.为什么说1920年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结合材料一、二,联系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