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卷

[复制链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下图是该节目提到的古典诗词,它属于(  )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
A.采用八股取士                       B.设立军机处
C.废除丞相制度                       D.设立厂卫机构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中国人开始吃上用自产的玉米、马铃薯和花生制成的美食最早应在(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清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盛京将军                        B.驻藏大臣
C.伊犁将军                        D.乌里雅苏台将军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明清时期,引进并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
B.清朝前期,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C.清朝前期,人口的增长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D.清朝前期,著名的工商业市镇有盛泽镇等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该地区治理的史实包括(  )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③设置驻藏大臣④设置伊犁将军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历朝历代采取不同政策、措施,推动社会发展、使中华文明得以绵延不断。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宋朝《神童诗》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三:
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关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材料四:罢丞相不设,析(撤销)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管理)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掌握)威柄(权力),学士鲜(少)所参决。           
——摘自某史书《职官志》
  材料五: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1.请根据材料一概述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并回答在他统治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一种社会风气,这种社会风气源于朝廷实行的什么政策?
3.材料三中元朝在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政治现象?试据材料四概括“帝”实现“自操威柄”的措施。
5.材料五中的军机处是清代哪位皇帝设立的?它的设立反映出清朝政治制度怎样的特点?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开放才能发展,合作方能共赢;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探讨从唐朝到清朝的对外交往史可引起我们的深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据泉州商人李充的原文报告“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
——摘编自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三: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刘志达《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材料四: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祝寿之名开始访华之旅,向乾隆皇帝提出此行的真实目的: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港口。乾隆皇帝一口回绝,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摘自《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对外关系卷》
1.与材料图中人物有关的对外交往的史实分别是什么?这反映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
3.据材料三,郑和与海外各国交流有什么特点?
4.依据材料四,指出清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唐至清,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联系今天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请谈谈你的感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