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材料叙述的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武昌起义 D.北伐战争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的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大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所说的土地是指( ) A.新疆 B.香港岛 C.台湾 D.西藏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中写道:“到咸丰……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从中可知.火烧圆明园的刽子手是( ) A.英美盟军 B.反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好处”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火烧圆明园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清政府赔偿白银 4.5 亿两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894年,洋务企业资本达263443元,占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材料说明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化的领域是( ) A.政治 B.经济 C.思想 D.外交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 ) A.左宗棠 B.邓世昌 C.李鸿章 D.关天培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农民战争不同的是( ) A.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B.带有宗教色彩 C.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D.出现了战略上的失败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利益均沾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日本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的历史背景是( )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马关条约》签订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辛丑条约》签订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B.《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C.日军占领旅顺后,制造了大屠杀 D.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下列法令中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 ) A.训练新式军队 B.裁撤冗官 C.开办新式学堂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00年,英、美、俄、日等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的直接原因是( ) A.保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B.日本侵略中国刺激列强 C.清政府的腐败、妥协 D.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60年。”材料中的“杰出人物”包括( ) A.魏源 B.曾国藩 C.洪秀全 D.詹天佑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中山陵的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孙中山为“唤起民众”制定的革命纲领的核心是( ) A.三民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 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 C.向西方学习 D.发展资本主义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 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C.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D.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不属于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采取的措施的是( ) A.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B.清帝必须退位 C.临时总统到南京就职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李先生家里藏有南通大生公司股份凭据,凭据上显示民国十一年,它应该是公元( ) A.1921年 B.1922年 C.1931年 D.1932年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反封建不彻底 B.没有唤醒民众 C.没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讨袁檄文》称:“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善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此后发生的“戮此民贼”的事件被称为(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写实的民谣能够勾勒出一幅幅尘封的历史画面常常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义和团民谣:“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冬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义和团运动( ) A.盲目排外 B.斗争矛头是帝国主义 C.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D.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我们要铭记历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努力学习、奋斗。为更好了解当时的历史,我们应该选择第一手史料进行学习,下列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圆明园遗址 B.《李鸿章传》 C.电影《甲午风云》 D.电视剧《太平天国》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材料中“辛亥革命”的时间。 2.下图是小历和小史同学关于辛亥革命作用的看法。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次界碑。它铭刻了古老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在此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大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最后一壁。 ---摘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摘自《复兴之路》第一章《山河祭》 材料三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藉香港岛,1880年移居台湾,1897年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摘自《陶豆网》 1.根据材料一,写出“战争”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割台湾,偿二百兆”有关的不平等条约。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老人被驱逐出东交民巷”依据的条约,并概括这一条约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感想。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曾国藩说:“欲求自强之道…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为下手功夫。” 材料二“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材料三维新运动绝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败。从一开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阵思想的巨浪。当1895年以后的政治活动展开时,它所唤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过来又加深和扩大了这阵巨浪。结果,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1.材料一表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上有何侧重点?有什么具体表现?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什么进步。 3.根据材料二,戊戌变法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一、二、三,你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近代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有什么发展变化?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民族的反思,有时候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19世纪的中国人由于闭关自守、骄傲自满,那个世纪的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日本同之前的中国一样,这时也被迫遭受西方的入侵,但是它对这一入侵的反应完全不同于中国……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此19世纪在同样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从而摆脱了被殖民的危机。 1.19世纪末的第三次灾难性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的影响?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相关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