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广东省汕头市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复制链接]

古文明国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印度
中国
古文字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梵文
甲骨文

A.生产生活的需要               B.对外交流的需要
C.祭祀祖先的需要               D.记录战争的需要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法兰克王国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我们从历史文献《管家之书》中可以了解到13世纪_____、管家、采邑官、监守官以及犁倌、马车倌、羊倌、猪倌等各自的职守。空格内填入哪一项最合适(  )
A.奴隶主     B.庄园主     C.城堡主     D.工场主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了欧洲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B.②和④的本质都是解放人
C.③为④的发表创造了政治条件
D.①是③兴起最重要的条件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以其夸张的手法,简洁的笔锋,丰富的寓意,展现着社会主题,让人们在幽默中深思。下面漫画揭示的主题是(  )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易中天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一文中说:“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苦。”这一说法(   )
A.很客观,没有一点主观性
B.很主观,无丝毫历史依据
C.确定了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
D.肯定了华盛顿对美国的历史贡献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以下对图中四国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B.乙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后来成为“日不落帝国”
C.丙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D.丁国通过明治维新开始近代化,后来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他为俄罗斯打开了“面向欧洲的窗户”,将一个守旧的国家推上了改革的道路,但与此同时又在相当程度上隔断了这个民族和自己历史的联系。他是(   )
A.亚历山大二世                      B.叶卡捷琳娜二世
C.尼古拉二世                       D.彼得一世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871年日本教育部成立,其中第一批预算费用就包括派遣250名留学生出国深造;同一时期,日本仿效德国模式训练陆军军官,海军则是仿效英国。这些举措共同表明,明治时期的日本(  )
A.重视军事训练                     B.注重国民教育
C.积极学习西方                     D.提倡“文明开化”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某校九年级学生在学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后,将二者进行了比较,概括出两次改革运动的相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
A.改革前两国都遭到西方侵略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改革都注重教育,提倡“文明开化”
D.改革后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据此可知(  )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8.0
34.1
53.6
62.0
63.0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
C.18世纪早期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
D.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这表明了这场“大屠杀”是(   )
A.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B.地区性经济利益冲突
C.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D.种族间矛盾激化的结果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一战的交战双方都把1916年看成是关键性的一年,都想给对方致命的打击。1916年2月21日,27万德军对凡尔登发起了杀气腾腾的“处决地”攻势。关于这一战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德国图谋"使法国把血流尽"
B.现代化学武器进行无声的大屠杀
C.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D.英国步履蹒跚的坦克稳住了阵线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这次国际会议把“强权战胜公理”和“弱国无外交”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中国也在战胜国之列,但因为贫弱,依然改变不了原有的处境。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
A.如何处置德国和战争后成立"国联"
B.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C.商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D.尽快打败法西斯国家以及确立战后世界秩序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52年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出版,该书肯定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肯定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要有商品生产,价值规律也仍然要起作用。这说明斯大林(   )
A.意识到苏联体制存在弊端
B.想要恢复新经济政策
C.开启了苏联经济改革序幕
D.承认企业和个人的利益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28年1月一个苏联农民给《农民报》写信诉说:“农民非常愿意帮助苏维埃政权,准备全力帮助国家,但是当局不让他们发展,因为当局对农民的粮食规定固定的价格,可是农民购买东西却无法按固定的价格。应当给农民自由,让他们发展,让他们发家致富。”材料主要反映出(   )
A.固定粮食税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B.集体农庄制打击了农民积极性
C.列宁新经济政策得到继续执行
D.苏维埃政权得到广大农民拥护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冰冻的条件下,食不果腹、衣难御寒的工人们却在工作岗位上连续工作16个小时”,“1929年4月,由列宁格勒工人倡议并最终在全国形成了劳动竞赛”。上述壮举的目的是(  )
A.恢复国民经济                       B.实现工业化
C.缓解经济危机                       D.推广苏联模式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以下史料说明甘地和凯末尔领导的民族独立斗争(  )
  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印度)甘地:《武力政策》
  我们国家与我国民族的唯一使命是用我们的刺刀把敌人从我们的土地上赶走。
——(土耳其)凯末尔
A.原因不同     B.方式不同     C.目的不同     D.影响不同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罗斯福“新政”的所有计划中,受到最严厉批评的是农业政策。这种在千百万人处于饥饿的情况下去减少粮食生产的设想,在人道主义者看来,是极其错误的。但农业政策的实施,不仅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该政策(   )
A.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
B.使银行的信用得到了恢复
C.缓解了生产过剩的状况
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   )
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D.加强了中央集权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战役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偷袭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战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国民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昭告中外:“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兹特正式对日宣战……。”下列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国民政府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时就正式对日宣战
B.日本对自身的侵略行为进行了认真的反省
C.日本对美国发动战争使二战进一步扩大
D.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一个世纪之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在英国的城市化过程中,制造业和矿业城市发展速度最快,如曼彻斯特;一些传统老城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由于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外来移民逐渐增多。19世纪30年代曼彻斯特1/5的人口是爱尔兰人。1860年,城市化向高层次迈进时,其他国家的实业界人物、高科技人员开始涌入英国,集中在大城市。
——摘编自陈爱君《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表(单位:%)

国家
比例
年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1870
31.8
23
13.2
10
1913
14
38
16
6

  材料四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美国崛起的成功首先在于它获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充分的经济要素。……美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20世纪中后期的两次技术革命的主要发源地,这使美国的生产力和企业管理制度处于不间断的创新过程,在核心竞争力上很快超过欧洲并长期保持领先地位。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从而奠定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英国“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这种新制度对英国有何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城市化的特点。
3.分析材料三中的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4.美国是如何“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的?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技术革命”中有哪些重大发明?请列举2例。
5.两次世界大战欧亚各国因战争破坏,经济严重衰退,相比之下,美国却在战争中积累了大量资本。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中的原因。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人类先祖创造这些文字主要是为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