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阶段达标测评卷(三)

[复制链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北方和南方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  )
A.水稻  胡豆
B.粟  水稻
C.粟  小麦
D.水稻  玉米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四幅“涿鹿之战”示意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
A.
B.
C.
D.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禅让”是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禅让”的主要标准是( )
A.财产       B.血缘       C.贤德       D.出身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史记》关于夏朝历史的部分记载,其中提到了夏朝的军队、刑法、监狱等信息,由此可知(   )
A.夏朝是我国第一个王朝
B.夏朝采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的文明已经高度发达
D.夏朝已经具备国家的雏形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反戈一击”与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有关。此战役中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商王残暴无道,不得民心
B.商朝军队数量少
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
D.少数民族大戍进攻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大盂鼎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春秋时期的人常以“牛”“耕”作为名或字,例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一个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这些现象说明了(   )
A.春秋时期,牛耕受到人们的推崇
B.春秋时期,普通人也拥有了姓名权
C.春秋时期,人们普遍开始重视农业
D.以“牛”“耕”作为名或字比较吉利,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剧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王室采取有力措施而中兴
D.霸主联合,与王室争权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齐桓公率先成为春秋霸主有诸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
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B.管仲改革,壮大了齐国的力量
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齐国经济富庶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
A.吴国       B.晋国       C.齐国       D.宋国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寓言故事“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人间训》中,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   )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孟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的法家主张是(   )
A.“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
B.“兼爱”“非攻”
C.法治、中央集权
D.“无为而治”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三公”,指的是(  )
①丞相②县令③太尉④御史大夫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
A.改国王为皇帝                 B.建立中央官制
C.实行郡县制                  D.皇权至高无上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陈胜、吴广起义后建立的政权是(   )
A.张楚       B.西汉       C.蒙古       D.东汉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楚汉之争的本质是(   )
A.推翻秦的统治                   B.争夺王位
C.打倒军阀                     D.农民起义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译文:(军队中)立下战功的人,以其立下战功的大小赏赐相应的爵位……努力从事耕种和纺织,生产的粮食和布匹多的人免除徭役。弃农经商或者在农业生产中因懒惰而变得贫穷的,被罚为奴隶。贵族中没有立下战功的,不能享受特权,继承爵位。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译文: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移风易俗,人民变得富裕,国家变得富强,百姓们拥护。诸侯开始信服,秦国在战争中打败了楚国和魏国的军队,攻占大片土地,使秦国开始成为强国。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是在哪一年在哪个国家进行的?
2.材料一中涉及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意义。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材料三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当时.各家学派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治国思想,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形成了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风气。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
(2)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并列出两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
(3)材料一、二中的两位人物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
(4)材料三中郭沫若提到的“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历史上称为什么局面?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局面有什么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