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AB卷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

[复制链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移风易俗的法令,生活方式、民俗风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四幅图片中具有代表性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图是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统计图。下列有关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898年中国报刊事业空前繁荣
B.1913年报刊数量猛增是由于辛亥革命的进行
C.1919年报刊数量猛增是由于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
D.报刊数量增长与近代中国政治变革有关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遭遇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五四运动期间,在各地的抗议活动中,抵制日货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数以十万计的宣传国货的小册子、各种标语充斥大街小巷。…据统计,1919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1920年更达到142家。材料反映了(   )
A.北洋政府注重发展民族工商业
B.爱国运动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C.实业救国的兴起阻止了外国经济侵略
D.社会生活的变化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广州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D.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法国国歌《马赛曲》、新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相同之处有(   )
①都曾是反侵略的歌曲
②都颂扬了传统文化
③都赢得了外人的尊重
④都鼓舞了国人精神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鲁迅的小说中。深刻剖析了整个民族的精神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是(   )
A.《子夜》                  B.《狂人日记》
C.《阿Q正传》                 D.《格驼祥门》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京师大学堂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②它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③它的开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④京师大学堂后来改名为北京大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科举制度废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901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B.1903年,清政府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C.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D.戊戌变法期间道光帝诏令废除科举制度并得以实现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909年,张某在路边向报童买了一份当天的《申报》
B.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辛亥革命后,荣氏兄弟逐渐成为“面粉大王”。20世纪30年代又发展为“棉纱大王”。但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荣氏企业逐渐负债累累。其原因不包括(   )
A.国民政府加大对民族企业的盘剥
B.人民解放战争中对其进行改造
C.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
D.国民政府向荣氏集团进行巨额摊派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面粉厂准备动工时,知县责令工厂迁址。原来,无锡士绅联名具告保兴面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人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这反映了谁创办企业遇到的困难(   )
A.张謇       B.荣氏兄弟     C.范旭东     D.侯德榜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外因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B.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南京临时政府提高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
D.日本支持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

※题型:简答题※知识点:简答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2年1月29日《申报》第八版发表了署名江东的绝句诗《自民军光复南京,各省纷纷剪发,不亦快哉,戏成二绝以博一笑》:“一自降旗出石城,西风吹散剪刀声。从今而入文明国,要与欧西并马行。专制沉沉毒已深,谁知胡尾久如林。义旗一指群心解,烦恼千丝无处寻。”同一天《申报》还报道了条《宽服剪辫》的新闻,说是自光复后,杭州下令剪辫,极为严厉,于是杭州市郊乡民,大起恐慌,相约不再进城买卖。杭州城内的六十二家商号联名请求浙江军政府,宽限十天以准备年货。
——摘编自杨早《头发的故事》
1.结合材料,分析“光复”的含义。
2.辛亥革命前后兴起的剪辫运动不仅是社会习俗的变革,还有深远的政治意义。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解释剪辫的政治意义。
3.结合材料,指出杭州严令剪辫在百姓中引起的反应。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4.除剪辫外,请再举一例说明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入文明国”“与欧西并马行”。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史料研读】
  材料
科举制发展到清朝,弊端越来越多。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黄宗羲“愤科举之学锢人,思所以变之”,顾炎武痛骂科举致使“学问由此而衰,心术由此而坏”。鸦片战争后,中西对比对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冲击。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从发展洋务的实际需要出发,大力主张兴西学、改科举,重视培养实用人才,模仿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建立各级学校。
  1894年甲午战争中清军败势显现之际,日本将领伊东祐亨致信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信中说:“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已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的朝廷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你们选拔官吏要通过考试,考试必考文艺,文章写得好的就会升官,文艺优劣是你们升迁的依据,可是你们从来不看实际效果。现在还在孤傲自大,怎么可以立足于当今世界呢?”维新派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指出科举铟智慧”“坏心术”“滋游手”,使天下无人才。最早接触西方文化的有识之士呼吁改革,主张以实用知作为考试内容。
  1901年后,随着“新政”的推行,清政府对新式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废科举几乎成了全国上下的一致呼声。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高等学校章程》,鼓励高等学堂开设算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动植物和外文。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等一批实权大臣联合上奏,要求废除科举制,大力兴办学堂,得到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批准,下诏停止所有科举考试,科举制遂寿终正寝。
——据刘正刚《科举制缘何在清末寿终正寝》等整理
【问题思考】
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在其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科举制于1905年被废止,从而使这一年成为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其划时代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辛亥革命。对此,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