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2019-2020学年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课时训练 第八单元检测

[复制链接]

年份
商办
官办或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厂数
资本(千元)
厂数
资本(千元)
厂数
资本(千元)
1872—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1913年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A.19世纪7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官僚资本
B.近代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
C.甲午中日战争后,近代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D.近代民族工业技术力量强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在天津创办的新式学堂是(   )
A.北洋西学堂                  B.南洋公学
C.同文馆                    D.福州船政学堂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照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之一。右图的照片可以用于考证(   )
A.开眼看世界思潮的发展          B.洋务运动的开展
C.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D.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下图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的标志。该出版机构创办于(  )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图表是《1913年—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的情况表》,出现这种变化的外部因素是(   )
A.清政府放松对民族工业的压制
B.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
C.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人中国。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   )
①方便了人们的出行②促进了商品的流通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④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从总体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的特征是(   )
A.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B.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C.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D.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难
下列关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火车、轮船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交流
B.在近代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C.辛亥革命后开始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使用"先生""君"等称呼
D.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创办报纸,主要给中国人看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1840年后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
下列属于近代文明的是(  )
①轮船、火车②电报、电话③照相、看电影、跳交谊舞④三跪九叩之礼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一句话,其作者是(   )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聂耳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央视电影频道台标中有“1905”的字样。它蕴含的意义是(   )
A.1905年是电影的诞生年
B.1905年电影来到中国
C.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无声电影
D.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有声电影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右图是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的剧照,它是(   )
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
C.《风云儿女》                      D.《渔光曲》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电灯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年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阅读材料

,在对待电灯的问题上,上海人的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
二反映
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哪些新气象?根据材料,概括这些新气象出现的原因。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生活在19世纪的汤姆先生是一位美国人,他在听说清政府与某国签订了某条约后,决定到中国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进行生产。这里“某国”和“某条约”指的是(   )
A.英国、《南京条约》           B.俄国、《瑷珲条约》
C.美国、《辛丑条约》           D.曰本、《马关条约》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以下是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统计资料(1872—1913年)。该材料不能说明(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