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高一年级语文上册《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之后,很多同学对于本课中的知识点感觉比较难以掌握,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一起来学习并记忆它们吧! 一字音 佚之狐(yì)氾南(fàn)缒(zhuì)共其乏困(gōng) 阙:(quē)阙秦佚:(yì)佚之狐逢(póng)孙瑕:(xiá)瑕疵 阕:(què)上阕昳:(yì)昳丽簿:(bù)对簿公堂暇:(xiá)空暇 戍:(shù)戍边 阙:quē(阙秦) què(宫阙) 薄:báo(厚薄) bó(淡薄) bò(薄荷) 二、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2.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义:从属二主,动词 今义:“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 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 3.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方、在西方) (2) 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驻扎在函陵) (3) 名词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以……为鄙) (4) 形容词使动用法。 阙秦以利晋(使……受益) (5) 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方的土地) (6)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削弱) ⑺ 动词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亡)/ 阙秦以利晋(使……损害) 三、文言虚词 1.以 (1) 介词,把。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 介词,拿,用。 敢以烦执事 (3) 连词,因为。 以其无礼于晋 (4) 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越国以鄙远 (5) 连词,表目的。 焉用亡郑以陪邻/阙秦以利晋 2.而 (1) 连词,表承接。 今急而求子/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2) 连词,表修饰。 夜,缒而出 (3) 连词,表转折。 朝济而夕设版焉 3.之 (1)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夫晋,何厌之有 (3) 助词,的。 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 (4) 代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土地) 4.焉 (1) 语气助词,表陈述。 子亦有不利焉 (2) 疑问代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哪里) (3) 兼词,于之。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那里) 5.其 (1) 代词。 以其无利于晋(指代郑文公)/ 君知其难也(这)/ 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晋国)/ 失其所与(指代自己) (2) 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吾其还也 6.且 (1) 连词,表并列,又。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连词,表递进,况且。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君之所知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表判断) 2.疑问句 (1)夫晋,何厌之有(疑问代词“何”,表反问) (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焉”,表疑问) (3)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焉”,表疑问) 3.省略句 (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主语“烛之武”) (2)(晋惠公)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 (3)子犯(晋侯)击之(省动词宾语“晋侯”) (4)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介词宾语“之” 4、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③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由优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