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点 1.语境性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省略句,关键是要结合上下文以及语境来进行,一个孤立的脱离语境的句子,就无所谓省不省略。如: ①起床了。 ②她睁开眼睛,(她)穿好衣服,(她)起床了。 起床了若是妈妈早上喊孩子的用语,就没有省略。但在例2中,主语她已经在上文出现,所以承前省略。 2.还原性 省略的成分可以肯定地补出来,并且只能有一种补出方式。这个特点把省略句与非主谓句区分开来。 非主谓句结构上是独立、完整的,不必补上什么也无法确定地补上什么句法成分。如: 起床了用在早上喊孩子起床的用语,我们很难说出里边省略了什么成分,是(你)起床了、(你给我)起床了、(宝贝)起床了、(孩子)起床了、(我们)起床了……,还是其他。语义上可以体会,但句法中却无法确切地补出来,这就是隐含,而不是省略。 但是在例2中,或者在如下的问答语境中,都可以确切地补出省略成分来。如: ③他起床了吗?(他)起床了。 可见,不仅主谓句,非主谓句也都既可以省略,也可以不省略。 3.成分 主语的省略是汉语里最常见的省略,见前例。谓语的省略比较少,一般是在答句或祈使句中。如: 谁要去北京?小张(要去北京)。 (二)类型 根据省略的语言环境,可以把省略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和自述省。 1.承前省 被省略的词语已在上文出现过,省略后不会产生语言理解上的困难。例2、3都是。 2.蒙后省 被省略的词语可以在下文中找到。如: (他)起床后,他就去图书馆了。 3.对话省 在对话中,一些指称性的代词经常会省略。如例3。 4.自述省 说话人在书信、日记、发言时,常将我省去。如: 收到你的来信,很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