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果我们要研究元谋人、北京人等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情况,最真实的史料来源是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韩非子》中记载:“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大意是:“上古时候……民众经常生病。圣人出现后,用钻木取火的方法使民众能吃到熟食,人们都非常高兴,于是推举他统治天下,称他为‘燧人氏’”。)这段记载表明当时的人类
A.发明文字,记载历史 B.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C.建造房屋,定居生活 D.风雨交加,环境恶劣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黄帝和炎帝 B.黄帝和蚩尤 C.黄帝和尧 D.黄帝和舜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教人农耕,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的是
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他不仅是传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他是
A.尧 B.舜 C.禹 D.炎帝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建立,它是( )
A.周朝 B.商朝 C.夏朝 D.秦朝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下列朝代更迭的正确顺序是
A.夏、周、商 B.夏、商、周 C.商、夏、周 D.周、夏、商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都与当地古代建立的诸侯国有关,“燕”、“齐”、“鲁”、“晋”、“楚”这些地名源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大意是:“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诸侯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巩固周王室统治 C.保证国家的兵源 D.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授民授疆土”,周王授予诸侯的主要是
A.土地和人口 B.土地和耕牛 C.人口和耕牛 D.封号和耕牛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孔子说:“管仲成为齐桓公的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使天下一切都得到匡正,人民到今天还能得到他的好处。”)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晋文公称霸 B.楚庄王称霸 C.勾践称霸 D.齐桓公称霸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战国七雄中,最后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是
A.魏 B.韩 C.赵 D.秦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下图《商鞅方升》是商鞅变法时监制的一升容积的标准铜量器,这是为了推行下列哪一项改革措施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
A.统一度量衡 B.承认土地私有 C.兴修水利 D.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下列思想主张中体现了这一特点的是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争权逐利,兵戎相见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兼爱、非攻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大意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时常复习已学过知识 B.虚心向他人学习 C.学习生活中各种知识 D.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孟子说“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大意是:“国土不必再扩大了,人民不必再增加了,只要认真施行仁德政治,统一天下,没有谁能够阻挡的了。”)由此可见他继承并发扬了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学说
A.韩非子 B.墨子 C.孔子 D.庄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名言蕴含了“一切事物都包含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韩非子 B.墨子 C.老子 D.孙膑
※题型:连线题※知识点:连线题※试题难度:容易 连线搭配题: (1)春秋战国时期,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请将下列思想家与其主要思想主张连接起来。 墨子 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孟子 兼爱、非攻 庄子 施仁政于民,民贵、君轻 韩非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2)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其中一部分来源于历史典故。请将下列成语与其相关典故连接起来。 问鼎中原 晋文公信守诺言 退避三舍 楚庄王询问九鼎轻重 卧薪尝胆 孔子发展学生潜能 因材施教 越王勾践发奋图强
※题型:填表题※知识点:填表题※试题难度:容易 填表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古代历史距今久远,但丰富多样的学习途径却让我们穿越时空的距离,去亲近这辉煌灿烂的文明。根据提示完成填表。
学史途径 案例 认识 考察遗址 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反映了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感知历史。我们会发现历史并非枯燥无味的,它离我们并不遥远。 研究文物 殷墟出土的龟甲、兽骨上刻有文字,叫(1)。它对研究(2)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阅读文献 《论语》是(3)学派创始人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根据他的言论整理而成的文化典籍。书中体现了他的思想主要是“(4)”和“(5)”两部分。 参观建筑 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至今发挥重要作用。
※题型:综合题※知识点:综合题※试题难度:中等 材料解析 题: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颁布法令,……努力从事农业,耕种和纺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从事工商业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贵族没有军功,不能享受世袭特权;……集中小乡镇为县,设置县令、县丞管理,共三十一个县。…… 材料二 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 材料三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秦孝公去世以后,旧贵族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听到消息,立即逃跑。他找到一家小客店准备住宿。小店主不知他是商鞅,对他说:商鞅定下规矩,留住没有凭据的人,店主要受“连坐”的处罚。商鞅不得己,只好回到他的封地。商鞅被捕后,惨遭车裂之刑而死。 (1)材料一是商鞅在哪一国推行的改革措施?其中最受农民欢迎的是哪一项措施?最受旧贵族反对的是哪一项措施?对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项措施? (2)结合材料二,说说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思想? (3)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以及你自己的理解,说说如果材料三这个小店主知道了商鞅的真实身份后,他会不会留住商鞅?简单说明理由。(2分。注意: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