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沙湖是宋代诗人苏轼被贬黄州时留下的一篇写人记游的随笔小品,语言风趣,自然流畅而情韵悠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游沙湖文言文阅读答案最新,供大家参考。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是日剧饮而归。 注解: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阅读题一: 6.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窥谷忘反( ) ②.猛浪若奔( ) ③.予买田其间( ) ④.辄深了人意(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 8.给【甲】文中划线句划分朗读节奏。(2分) 泉 水 激 石,泠 泠 作 响 9.读过【乙】文,你感悟到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0.相对于【乙】文情景交融而言,【甲】文则着重从描绘山水入手,借写富春江山水的哪些特点来抒发作者寄情山水、厌弃尘世的清高思想的?(4分) 参考答案: ㈡.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第6—10题。(16分) 6.①.同“返”,返回 ②.飞奔的马 ③.沙湖(螺蛳店) ④.明白(懂得,知道) 7.①.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②.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 8.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9.开朗诙谐、活泼风趣、乐观自信、从容自信、旷达乐观、超然洒脱等(2点即可) 10.水异:清澈、流急、浪猛;山奇:山高树寒、泉声鸟鸣、蝉叫猿啼。(用原文句子回答也可) 阅读题二: 15. 给划波浪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余 以 手 为 口 君 以 眼 为 耳 皆 一 时 异 人 也 16. 解释下列加点字。 (1)因往相田,得疾 (2)书不数字 (3)辄深了人意 (4)是日剧饮而归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18. 结合以上古诗文,对苏轼这一人物作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 15.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 一 时 异 人 也 16. (1)于是 (2)书写 (3)就 (4)这 17. 病好之后,我和他一起游览清泉寺。 18. 能抓住“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看田地好坏,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土干净没有污泥。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青,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白发的老人还能作报晓的公鸡。”这一天,喝得大醉了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