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周测(五)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复制链接]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加铁酱油““含氟牙膏”中的铁、氟是指(   )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原子的(   )。A.核内中子数                         B.核内质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核外电子数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了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研究成果使稀土元素的分离变得更加简单。稀土元素包括镧(La)与钇(Y)等17种元素,被称作当代的“工业味精”。镧、钇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电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分子机器”是在分子层面的微观尺度上设计开发出来的机器,在向其提供能量时可移动执行特定任务。下列有关分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同种或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B.物质在固态时,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可构成物质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2019年12月,发射成功的“胖五”(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了液氢作燃料。氢气在液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质量增大                     B.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C.分子的体积减小                    D.分子停止运动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对分子、原子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都不可分
B.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的体积都很小
D.天然水的循环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B.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
D.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
科学家已研究出高能粒子
,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
B.
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
C.每个
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
D.每个
中含有35个质子和35个电子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较易
某兴趣
小组的同学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加入浓氨水。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Ⅲ(如图乙所示)做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填“原子”“分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硫酸铜是由构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①当
=_____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②当
时,该粒子是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其符号为______。3.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较易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利用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从左到右由元素过渡到元素,并以稀有气体结尾。
2.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______,阴离子______。
3.在同一族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规律有(任写一点)。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
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
分的,直到
1897
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
在着
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
191
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
)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
α
粒子(带正电荷),质量约是电子质量的
7000
倍;
(
)金箔——作为靶子,厚度
μ
m
,重叠了
3000
层左右的原子
;
(
)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
)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
360
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
°,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180
°,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发生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左右的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填字母,下同)。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索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A.
B.
C.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是教科书上探究分子性质实验的装置图,图
是某化学老师针对图
实验的创新装置。


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U
形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
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
2mL
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
2mL
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
组装好另一套
相同的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
U
形管中注入浓氨水
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A、B装置内被酚酞溶液湿润的纱布都能变红,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答:。
2.图2的创新实验相对图1来说,所具备的优点之一是通过对比实验,可观察到B装置内被酚酞溶液湿润的纱布变红所需时间要比A装置内被酚酞溶液湿润的纱布变红所需时间短,从而可证明温度越高。
3.图2的创新实验相对图1来说,除(2)中所述的优点之外,还具有的优点组合是(填字母)。①用密闭的U形管来代替半封闭的烧杯来做实验,减少了因氨气挥发而对空气的污染,绿色环保②实验中所需的药品量较少,节约药品③能得出分子具有的所有性质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