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主要是讲授第1则选文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八个故事。 2.引导学生体会《韩非子》故事的特色。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一.阅读文本,结合注释相关资料疏通选文1。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圉()寐()簋()菽() 藿()屦()跣()旄() 箸()缟()轸() 三.解释古今异义词。 (1)子胥出走,边侯得之(古义:今义:) (2)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古义:今义:) (3)必善事左右(古义:今义:) 【探究案】 一.文言知识归纳。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1)曾从之,善相剑者也() (2)假人于越而救溺子() (3)因为君刺之() (4)鲁人身善织屦() (5)虽远越,其可以安乎() 2.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1)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 (2)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 (3)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4)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矣() (5)行贤而去自贤之心() (6)横树之即生() 3.文言句式归纳。 (1)假人于越而救溺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