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索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七八年级时同学们已经学过几篇小说,对小说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进入九年级后,同学们又学习了小说单元,对于小说的认知和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溜索》是一篇自读课文,课内给了自读提示。这一节课是在同学们自学的基础上,老师加以引导,让同学们完成对这篇小说的解读。 知识与技能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分析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请学生概括这篇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故事情节。 2.通过品读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赶牛溜索汉子们沉着、勇敢的品格。 重点 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难点 理解对比、衬托表现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1.标注法:指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中,用符号标注出重点词、句,以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养成圈点批画的良好习惯。 2.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师:1.准备与课文相关的PPT课件。 2.对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进行预设。 学生:1.优学,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 2.查找有关溜索、怒江的资料,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二.解标题 1.什么是溜索?(见课下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