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理解基本内容。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材分析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写的一篇文章。作者借对千里马悲惨遭遇的议论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对统治者埋没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学情分析 这篇散文虽篇幅短小,其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了解时需要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因此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包括查阅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资料、熟读课文等。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采用自主和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结合现实生活,构建新的人才观。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课时 第二课时(共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期待 (一)抽查背诵: 个别同学背诵课文 (二)检查作业情况: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指出加点词的意思: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1)况且想要获得与普通的马平等待遇都得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哎!难道真的是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呀! 吃饲养喂养 用鞭子打鞭子 检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 (三)深读课文,思考问题: 1.造成千里马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对千里马以及奴隶人、执策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3.千里马和执策者分别象征了什么? 原因:没有能识别千里马的伯乐。 态度:同情千里马,痛恨执策者。 千里马象征了人才,执策者象征了统治者。 自主、探究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问题:韩愈只是对千里马的遭遇表示同情吗?他通过文章想表达什么情感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一下问题: 表达了对人才不受统治者赏识并且重用的同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五)拓展:在新时代,人才应该怎样展示才干? 利用各种平台或者自媒体宣传自己,推销自己,可以参加比赛,发表论文等等。要有自信,是人才就一定有被重用的机会。 建立新的人才观 课堂小结 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建立新的人才观。 学生作业 以《我说千里马》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马新 说千里马的悲惨命运人 才 讽刺抨击执策者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