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品《儒林外史》及其作者。 2、领会运用对比和讽刺刻画人物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掌握生字词,结合课文下的注释读懂文章。 2、通过查资料,了解封建的科举制度,掌握相关知识。 3、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知艺术形象。 2、认识科举制度对人民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 1、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文章内容,欣赏讽刺艺术。 2、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难点: 1、领会运用对比和讽刺刻画人物的写法。 2、认识科举制度对人民的毒害。 教学方法:阅读法、引导法、讨论法、探究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的: 1.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2.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故事情节。 3.检查巩固生字词。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马云不学习,只是个教书匠;张海迪不学习,只是个残疾人;赵本山不学习只是个穷农民,可见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那古人是怎样看待知识的呢?我们看一下这几个句子。(幻)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古代科举考试的真实写照。对于科考,古人是怎样做的呢?(幻)《南部中书》中曾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屡试不中的读书人正准备回家,收到了妻子寄来的一封信: 郎君的确有奇才, 何故年年被放回? 如今妾羞君也羞, 君若回时近夜归! 屡试不中,屡次含羞,屡败再试。我真是佩服古人的毅力,那么古人为什么这么崇尚知识,这么热衷于功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范进中举》。 1、介绍作者、作品: (1)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淑人。代表作《儒林外史》。 附生平:吴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由于家族的影响,吴少时曾热中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