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练习(一) 一、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同音字并组词。 1 biàn① 子 ② 别 ③ 论 2 yì ① 站 ②翻 3 tuò ① 辞 ② 拉 ③ 离 4 qī ① 凉 ② 息 二、依照拼音在在横线上写出形近字并组词。 1 教huì 2 méi 菌 3 huǐ 恨 4 wǔ 辱 三、给加点字注音(写在括号里)。 四、找出对黑体字注音或解释有错的两项,在括弧里打“×”,并加以改正。 A 瞥见:piē。短时间地大略看看。( ) B 畸形:qí。不规则的,不正常的。( ) C 诘责:jié。追问。 ( ) D 绯红:fēi。很,非常。( ) E 顿挫:cuò。按下,使声调降低。( ) F 匿名:nì。藏,隐藏。 ( ) G 杳无消息:yǎo。无影无声。( ) 五、按要求变换句式。 1 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改成肯定句: 2 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改成双重否定句: 3 (呜呼!)无法可想! 改成反问句: 4 让让路,好吗? 改成祈使句: 5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改成陈述句: 六、修改病句(可增删词语、改换词语或调整词序)。 1 从这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2 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进来。 3 北京的春天简直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4 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见解都很丰富。 5 这就给予我们创造了有利条件。 七、为下边各题选择正确答案。 (一)《藤野先生》的体裁是( )。 A 抒情散文 B 叙事散文 C 说理散文 D 散文诗 (二)叙事散文和短篇小说最主要的区别是( ) A 小说篇幅长而散文篇幅短。 B 小说故事性比散文强。 C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在创作方法上比小说有更多的自由。 D 散文的内容是真实的,而小说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一般是虚构的。 (三)《藤野先生》的主题是( ) A 赞扬日本教师藤野先生优秀的品质、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 B 表现作者献身祖国人民、不畏艰苦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革命精神。 C 既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藤野先生》一文的线索是( ) A 以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 B 以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 C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即爱国主义思想为线索。 八、课文语段分析作答。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 这段的第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句在文中的作用如何? 2 从文中画出三个比喻句(标上序号),并依次说明各是比喻中的哪种,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 3 这一段除了比喻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举出例句说明,并谈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作者为什么生动地描述“清国留学生”梳辫子的细节,在辫子上大做文章?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 A 男人梳辫子不伦不类,作者看不惯。 ( ) B 社会已发展到20世纪初叶,男人留辫子显得太陈腐落后。( ) C 日本男人不留辫子,中国留学生应入乡随俗,否则给中国人丢脸。 D 当时剪不剪辫子是反不反清朝、革命不革命的标志。这些留学生舍不得剪掉辫子,说明他们是清王朝的驯服奴才,回国后凭着一条辫子表示对主子的忠心,以便升官发财,所以鲁迅对他们给以辛辣的嘲讽。 ( ) (二)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大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这两段对藤野先生进行了 、 、 的描写,作用是: ① , ② 。 (三)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1 用 画出侧面描写藤野先生的语句。 2 这个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品质? 3 “我”“不安”是因为: “我”“感激”是因为: (四)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依次写出作者是怎样怀念藤野先生的: ① ② ③ 2.“良心发现”的意思是: 3.“正人君子”是指那些 。这里用的是 的修辞手法。 4.“深恶痛疾”是 U关系的 短语,其中“痛”是 的意思,“疾”是 的意思。 (五)下列各语段应如何理解?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1.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A 为自己在日本受到优待而感到满意和自豪。 ( ) B 幽默地表现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感情,也表达了弱国国民的辛酸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 ) C 讽刺日本人对自己的关照并非出于好的动机。( ) 2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A 作者的意思是:中国当时贫弱,教育落后,因此一般中国人智商低,日本学生的怀疑是有道理的。 ( ) B 作者承认弱国国民智商低,但认为60多分的成绩并不高,因此不应受到怀疑。( ) C 句子前半部分是模拟日本青年的思路进行推理,揭露他们的逻辑是荒唐的;后半句是反语。全句表达了作者对匿名信事件强烈的义愤,也表达了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 ( ) 3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 A 反映作者对同胞们的愚昧麻木无可奈何。( ) B 表现了作者对同胞们的愚昧麻木非常痛恨、鄙视的思想感情。 ( ) C 表现作者对自己同胞的愚昧麻木强烈的愤激和对造成这种状况的封建统治的深切痛恨。( ) 九、阅读雨果《文明与野蛮》有关选段,回答问题。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认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存烂拿出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一)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二)(三) 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