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的教案 导入: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一家人在一起都做哪些事呢? 哇,好惬意。看来一家人在一起真是乐融融的。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家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的情景吧。 (学生写课题作者) 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全文,思考: “我”为何要出来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矛盾?又是如何解决这矛盾的?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全文并思考) 师:谁来说说“我”出来散步的原因? 你好象掉了“生命”两个字,难道这样的景色还没有生命吗? 你来读读,试着读出这勃勃生机来。(生2读) 读得怎样? 师:我好象也置身于这美丽的春色中去了。“我”最希望谁呼吸到这清新的空气,感受到这勃勃的生机? 师:看来“我”出来散步主要是为了母亲,可是母亲本不愿出来,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初春田野的风光来说。 师(学母亲的口吻):我的身体也不好,很累,不想出去。 师(学母亲的口吻):那好吧,我听你的。(大家笑)谁再来劝说劝说? 师(学母亲的口吻):好,好,我去拿件衣服就跟你出来。 师:看来同学们还挺会劝说人的。可见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也包含了我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现在再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欣赏这美丽的初春田野风光,感受作者的浓浓孝心。(学生齐声朗读) 师:于是一家人有说有笑地散着步,可是发生了矛盾,什么矛盾呀? 师:小路真的这么有意思? 师:你来读读,可要读出有意思来哟。 我再来读读。要缓慢些,抒情些。 师:那你就来抒情一下吧。 师:我真的好象看到那池塘里有小鱼在游来游去呢。既然这么有意思,“我”是否就选择走了小路呢? 师:“我”做这个决定为难吗? 师:你们能理解“我”最后的决定吗?你觉得“我”是个合格的父亲吗? 师:是啊,作为一个中年人,他上有父母要照顾,下有孩子要抚养,他的担子确实很重很重,同学们的理解也表明了你们很懂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一下这一段,体会一下父母这一辈人的沉重负担。(学生集体朗读) 师:矛盾是否因“我”的拍板而解决了吗? 师:这是个怎么样的奶奶?你准备怎么读? 师:看来这一家人,又敬老又爱幼,过得很和睦。下面有个非常感人的画面,同学们找找看,试着读读,读出感情,最好是让人感动得落泪。 师:非常感人,你是怎么处理的? 师:那好,老师来范读一下,同学们可以闭目感受这一感人至深的温馨画面。(师范读) (学生齐读) 师:“整个世界”在这里是否大词小用了呢,该怎么理解? 师:是啊,“整个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组成,而中年一代不仅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更要承担赡养上一辈的责任。 文中这一家子过得乐融融,奶奶慈爱、孙子活泼可爱、妻子贤惠,而我更是孝敬母亲,叫上母亲,出来散步;为了母亲,选择大路;背着母亲,走过小路;我想,文中的母亲肯定会为有这么一个儿子而骄傲不已。 (出示:趣味说话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母亲。一天与一位老朋友拉起家常,你会怎么向她讲诉儿子带你出去散步的事呢?请你学学老人的口气说出老人当时的真切感受。)(学生互相说话,准备趣味说话) 师:我真羡慕你有这样一个孝顺的儿子。 师:能否重点讲一讲儿子背母亲的这个情节呢? 师:你真幸福。我要是也有这样一个儿子就好了。 师:文中的儿子“我”做了很多,承担的也很多。(出示:我的感悟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 师:我想你的父亲听到你的这番话,一定很高兴,你是这样的理解他。 师:你爸爸妈妈从事什么工作? 师:现在你总不用照顾他们吧!你爸爸妈妈有哪些担子要挑? 师:你呢?几副担子? 生3:一副,好好读书。 师:现在你给称一称,谁的担子重? 师:其实我也很理解你的学习压力,希望你能找找原因,改善一下学习方法,可能会轻松些。 师读:(出示:我的感悟作为年幼的一代,你又该怎么做呢?) 师:你看问题真深刻,你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师:看来同学们很会关心人,很懂如何孝顺父母,我为同学们有这样的认识而高兴。虽然我们同学还年幼,不能做得很多,但是孝心是无价的, 师:上课前同学们说了很多关于一家人在一起的事情,请同学们把这些事写下来,写出温馨,写出温暖,写出温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