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前准备 1运用工具书查阅生字词,并阅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提示:可以朗读有关“春”的美文片断、诗,也可展示自己找到的图片或是自己画的画,还可以唱有关“春”的歌曲,跳表现“春”的美好的舞蹈。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学习如何有感情地朗读抒情性课文;能够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准备,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初步体会到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导入中的自由表达,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3)通过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4)通过讨论,思考,回答,让学生体会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文中的作用。(5)通过写法讨论,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让学生体会到文中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三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的这幅画,你们能告诉我,画上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学生:春天)对,是春天。我很喜爱春天,把这幅画推荐给你们欣赏。同学们,现在谁想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向其他同学表达你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学生各显其能,教师给学生的表现以恰当的表扬)。今天,我们来学习《春》这篇课文,看看朱自清先生是如果用他的笔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的。 (二)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分组朗读:(每四人一组)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要求一定要读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其他组员可帮助他指出其中不足的地方。 2朗读展示:让学生自愿举手在全班同学面前读自己喜爱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指导并恰当鼓励。 3教师范读学生没有读到的段落。 (三)简析课文,明确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形式:探究 1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的? 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指导。 (要点:草,花,风,雨,人;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3你最喜爱哪几个句子或哪个段落?原因是什么?你能仿照它造几个句子或写一段话吗? 学生思考,组织语言,回答。 注:对学生大胆合理的想象予以肯定和鼓励,在纠正学生错误的时候语气要委婉。 (四)探讨写作方法,指导学生的写作 作者朱自清把春天描绘得这么美,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指导。 (要点:因为作者善于用自己的眼睛看(视觉),用耳朵听(听觉),用鼻子闻(嗅觉),用触觉感受,用心感受,大胆而合理地想象。) 2教师读自己所写的文章片断——《校园里的春天》。 五布置作业 1写作:用恰当的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春、夏、秋、冬都可) 2积累:(1)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或句子。(2)把朱自清的生平及作品做成知识小卡片。 六结束此课 师生齐唱《春天在哪里》,如有同学愿上讲台伴舞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