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清作品的写景思路,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重点) 2.多角度品味语言,多层次获取审美愉悦。(重点) 3.领略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领悟作者的赞美、热爱之情。(难点) [教学重、难点]:(见上) [课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谈谈对济南的印象。 2.请学生谈谈冬天的感受。 二、作者简介及主要作品介绍。 三、听录音 四、研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指名回答并明确)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从济南的天气,济南的山、济南的水等方面来写。 2.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景思路,形成板书。 济南的冬天——“温晴” 济南的山:鸟瞰全城 济南全景 一城山色 雪后斜阳 济南的水:城外远山 卧雪眠房 岸边垂柳 绿萍水藻 五、研读第1自然段 1.齐读 2.多角度品味语言,体会其绘画美、音乐美。 a.色调对比,烘托形象——绘画美 以北京冬天朔风怒号,天寒地冻的肃杀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以寒衬暖) 以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以暗衬明) 以热带地区烈日高照的可怕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以热衬温),这里运用了绘画艺术中“以形赋形”的烘托方法 b.长短句交错,骈散结合——音乐美 例:“对于一个……的人,像我,冬天……,便觉得是……” 句式整齐,读起来容易上口,体会语言的节奏、语气,感受其漫谈聊天般朴素语句里所蕴涵的情感——喜爱、赞美。 3.进一步揣摩精妙词句(让学生自由畅谈) ①理清两组词语:“奇迹”、“怪事”;“响晴”“响亮”。 ②理解两个句子:“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4.再次齐读 六、结束语 七、作业 熟读课文,再次品味文中精妙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