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并启发学生观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教学重点】 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 【教学难点】 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 【教学方法】 朗读法,列表法。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释题,并朗读课文补充资料:“云”和“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辨别,推测天气的好坏,这篇说明文是怎样把有关云和天气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的? 二、整体感知 云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如文中所说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哪些语句分别说明“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试着填空找出中心句,最基本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是: “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领会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用了常常,往往,表示不是绝对化的,是表示一般情况下的如此。 三、课文研讨 1、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列表: 云的种类形状位置天气情况 2、讨论如何根据云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 谚语: “云交云,雨淋淋” “江猪过河,大雨滂沱”“棉花云,雨快临”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绵绵” “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山戴帽,大雨到”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 试着用科学现象解释你所知道的一两句谚语。 四、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 3、最后告诉我们局限性作用? 五、总结课文,延伸探讨 今天需要看云识天气吗? 六、布置作业 1、说出收集的有关气象谚语试辨识天气。 2、完成练习二。 3、课文作业本。 【教学反思】 云和天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其科学知识是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加以掌握的,但最好的效果是放在具有文学性欣赏的过程中进行,而不是纯科学的学习,可在提问的方式上多样化,用文学的形象化充实科学的东西,这样驾驭语文教材的能力会提高的更快,除了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外,也不应忘了对其表达能力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