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简明教案 一、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基本情节 1.请分角色复述内容 提示:诗中没有人物的心理描写,在复述时,要揣摸人物心理;为了更生动还可以适当地加上说话时人物的神态、动作等。 简要概括情节:兰芝被遣夫妻誓别兰芝抗婚双双殉情 2.释题 请比较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和现通行的题目“孔雀东南飞”在表达效果上的区别。 前者直白,不带感情;后者含蓄留有悬念,用比的方法包含对主人公的赞美之情。 二、开端部分解读 1.讲解重点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如“相” 偏义复词如“公姥” 古今异义词如“大人” 表示时辰的词如“鸡鸣” 2.内容解读 兰芝对丈夫诉说自己的委曲的目的是什么?设想当时她的心理和说话的神态动作。 看似很坚决,“及时相遗归”即是说简直受够了,一天也不想再待下去了。但是她语气似乎又很平静,就其内心来看,最希望丈夫做的或许是能够调和婆媳的矛盾。 面对妻子的抱怨,仲卿做了什么呢?希望母亲善待兰芝。他先说自己命薄,娶到兰芝已是幸运;其次夫妻恩爱,死后也不想分离;再次他认为兰芝并无过错,却令母亲不满。最后一句话语气中透露出对母亲的不满和责怪。 问,他还有没有更好的理由来劝解母亲呢? 焦母听了儿子的话以后。一表明对兰芝早就不满,不满的是她“自专由”而不是无才或无德、无能。看来婆媳的话也有一致的地方。二者用东家贤女来哄骗仲卿,可以想见,其实这只不过是托词,只不希望儿子能与兰芝一刀两断罢了。可以软硬兼施。“便可速遗之,遣去慎莫留”一句可以看出婆媳之间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正与兰芝的“及时相遣归”一语相对照。 此时仲卿的美好打算化为泡影,不得不亮出最后一着。“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是明目张胆地对母亲的威胁,能说出这样的话,也可以看出他对爱情的坚守了。有的资料说他性格软弱,是很值得商榷的。 补充:他们在母亲不能容纳之时,为什么不能私奔? 第二段铺排表现方法的效果 三、学习情节发展部分 1.看兰芝离开焦家的行动 她在与丈夫和婆婆告别时都显得沉着冷静,可是为什么与小姑告别时却泪水长流? 离开前的精心打扮,其目的是什么?可以看出兰芝怎样的性格特点? 当婆媳都不想妥协时,仲卿却要到府里上班,一方面要遵母命遣兰芝,另一面又要兰芝等他再来迎取,这有可能实现吗? 兰芝当初坚决要求离开,后又答应仲卿,望其迎取,怎么前后矛盾? 2.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 例《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一节 《水浒传》中林冲杀陆谦一节 请分析课文中的神态和动作描写 四、学习情节高潮部分 1.兰芝自叙其才能与刘母的叙述一样,为什么在诗中要重复写出? 2.母亲要求其应婚时,兰芝含泪答,而其兄长要求时,却仰头答,为何不辩解? 3.怎样看待刘兄其人,真的像有人说的那样,他是个势利贪婪冷酷的人吗? 4.描写迎婚的盛大场面有何作用? 5.兰芝做衣裳一节,其哭的原因是什么?此时已作了死的打算吗? 6.比较诗中兰芝的几次哭泣 五、学习诗歌结局部分 1.仲卿别母,这场悲剧就是其母亲造成的,现在与母亲最后告别却只见担心,不见怨恨。试作分析。 2.仲卿死前于庭树下的徘徊,反映的是他怎样的心理状态? 3.比较《家》中觉新与仲卿的性格 六、尾声 1.结尾部分的浪漫主义写法,目的和作用。“多谢后来认,戒之慎勿忘”,你认为要戒取的是什么? 2.讨论:人物形象 提示:分析刘兄和焦母时要注意看其言行的目的和后果。 3.语言运用:为兰芝和仲卿的合葬墓写墓志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