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说明兰芝被逐并非其它原因,而是因为无子;同时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也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⑶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显得累赘?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 明确:这个比喻第一次出自刘兰芝之口,表示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这里运用的是“比”的手法。 小结:赋、比、兴是乐府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它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在学习乐府诗时应予以重视。 3、引导归纳人物形象: ⑴从上文语言和行为上分析,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样一个人? (忠于爱情,对幸福生活热烈追求,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由乞求到叛逆的发展过程。) ⑵试结合具体言行分析刘兰芝的形象。 (刘兰芝是一个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⑶讨论:焦母和刘兄形象。 4、总结所用的艺术手法: ⑴赋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⑵传神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 ⑶浓厚的悲剧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 鸳鸯双飞: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和鸣,通宵达旦。既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们对未来自由幸福的向往,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拓展:《梁山伯与祝英台》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天荒地老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三、完成课后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