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 娲 造 人 教 案 (授课老师:胡蝶) 教学目标: 1.在故事中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 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理解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从中获得关于生活的启示,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了解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肋想象和幻想的结果。 教法及教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喜欢。) 师:有谁知道图片展示的是一个什么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请学生复述《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二、神话的相关知识介绍 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还挺丰富。这学期开始的时候我们不是系统的讲了一下文章体裁的相关内容吗,考考大家刚才讲的这个故事是属于什么体裁呢? (神话) 师:确实不错,这是一篇神话。那还记得我们是怎样解释神话的吗? (神话是远古人民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以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肋想象和幻想的结果。) 师:那还记得它的特点不? (神话的特点:神话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非科学的认识。神话富有想象、幻想的形式。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神人同形共性。) 三、赏读课文 师:看大家真的有下去好好地消化我们所学的知识呢。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女娲造人》,它就是发生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不信咱们翻开书瞧瞧。 师:翻到课本145页,咱们先看一下题目,由这题目,你产生了怎样的好奇?(言之成理即可 (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呢?女娲用什么造人?女娲怎样造人的?……)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下面我们就自己快速的读一遍课文,看谁能够又快又好地答出这几道题。(学生自由读课文) (女娲因为孤独寂寞,为了在天地之间增加一点活力,所以决定造人。女娲因为临池照影,看到了自己的样子,才决定造一个和自己一样的生物,这就是人。) (女娲是用黄泥造人的) (先是揉团黄泥造人,后来是用枯藤在池塘里一搅,拉出来,溅出的泥点便成了人。) 师:刚才我们回答了大家看到课题后提出来的问题,从同学们的提问和回答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大家聪明、认真。不过,我还有两个问题不是很明白,想请大家有感情地自读课文给我讲解讲解,好不好?(PPT显示,1、女娲为什么能造人?2、她造人前后心情怎样?) (因为她是神通广大的女神。先是因寂寞而难过,后是造出人而满心欢喜) 师:那么现在在你的心目中你认为女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工作勤奋、聪明、有智慧。考虑周全。具有人的情感。神通广大。(结合课文,言之成理即可)) 四、拓展延伸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将女娲塑造成了一个神通广大而又勤奋、聪明、具有情感和创造力的神人共体。那么如果是你来编写这个故事,你会为女娲改编一个怎样的造人原因或方法呢? (合情合理而又大胆的想象即可) 五、课堂小结 要说的话很多可惜时间太短暂。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女娲造人的故事,表现了我们祖先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索,之于今天的我们不就更应该发扬这勇于探索、创造的精神嘛。 六、作业 《点金教练》基础巩固部分 标签:女娲造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