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间十分钟》教案模板1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主要写了同学们在课间十分钟开展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等活动情况。其中“丢沙包”部分作者写得最详细、体。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生字、词。 2、认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三项活动的具体情况。 3、知道写文章要按顺序,抓住主要的写具体。 ㈠课前准备 小黑板、投影仪、幻灯片4张。 ㈡教学目标 同以上总目标。 ㈢教学过程 ⒈表演导入新课。 教师先表演动作,如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拔河,分别让学生说出老师表演的是什么动作。你们在课间开展这些活动吗?学生回答后,放出相应的幻灯片1,综合再现情景,导入课题:课间十分钟。 ⒉检查预习。 师:在上这节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优学,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⑴抽查学生有表情轻声朗读课文,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并给以纠正。 ⑵检查几个重点词的理解情况: ①沸腾 ②回合 ③纵身一跃 ④敏捷 ⑤张望 ⑥海底捞月 ⑦欢畅 ⑶小结。 ⒊出示“尝试中心”,自学课文。 要求根据前两课的学习方法自学。 ⑴“尝试中心”:“课间十分钟”开展了哪些活动,重点讲了哪几种活动?为什么只讲这几种? ⑵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同学们在课间十分钟开展活动的情况) ⑶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有哪些?(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跳皮筋、跳绳、踢毽子、老鹰捉小鸡) ⑷重点写了什么?(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这几项活动,怎样进行的? ⒋自学后同桌交流。 ⒌集体讨论2—3题。 第2题启发提问: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干什么?第3题先指导看幻灯1,注意观察顺序,再按一定顺序回答。 ⒍教师指导学习第4题。 通过讨论第一问,得到板书: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 ⑴写打乒乓球,让学生划出重点词读一读重点句子。放幻灯2,让学生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写打乒乓球的。 ⑵写爬竿,放幻灯3。启发提问:重点写了谁?怎样爬的?结合课文划出重点词,读一读。 ⑶写丢沙包,放幻灯4。启发提问:着重写了什么?划出表示动作的词和重点句子,自己先读一读,教师引读。 ⒎讨论:为什么重点只写这几种活动? ⒏总结。 这篇课文首先交待了时间、人物、地点、干什么,由于活动项目很多,作者按方位顺序着重写了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这三项最有趣的活动,并把丢沙包写得最详细、体,这是为什么?(同学们十分喜爱)还有几项只是列举了名目,这样就显得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这给我们今后写活动提供了范例。 ⒐第二次尝试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册》自测练习)。 ⑴简要地写出5个自然段的意思。 ⑵联系自己的课间活动,拣一项最喜欢的,尝试说说。 ⑶学生讨论评定。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间十分钟》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1.了解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体会同学们的欢乐心情。 2.通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理清课文思路,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片断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 从课文叙述中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片断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二)理清文章思路。 (三)了解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体会同学们的欢乐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体会同学们的欢乐心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课间十分钟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那么,在课间十分钟里,你们都开展过哪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自由发言) 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描写的场面在你们身边是不是也经常出现。 (二)通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项活动? 学生通过自由读课文,不难答出: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 2.快速读课文。看课文还写了哪几项活动? 学生也不难答出:跳皮筋、跳绳、踢毽子、老鹰捉小鸡。 3.看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答出:同学们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4.通观全文,课文可分为几个段?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归纳: 全文可分为两大段:第1段就是第1自然段。讲课间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是全文的总起。第2段是第2~5自然段。具体描写课间活动的内容。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教师要注意听学生的读音是否准确。中有两个多音字,教师可采用选音的形式作为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如:喝彩(h5 h8)小将(ji4ng ji1ng) 3.理解不懂的词。如敏捷、纵身一跃。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 如:海底捞月、沸腾。 (四)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谁能用概括、准确的语言说说第1段的段意。 因为第1段比较简单,教师可利用它考查一下学生前面知识掌握的情况。 指名答:下课了,同学们到操场参加自己喜爱的课间活动。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先讲的什么?后讲的什么?(讨论)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作者先介绍活动地点,再对活动内容进行具体叙述。 3.自己再读读活动内容那部分,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样进行具体介绍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①观众围满喝彩衬托出了比赛的激烈、精彩;②乒乓小将你推我挡十几个回合说明乒乓小将打球认真,水平高。 4.指名朗读这一段。 5.看看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 指名答:都是先介绍活动地点,再具体叙述活动内容。 6.按照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小组学习第3自然段。 7.汇报学习结果。 重点汇报作者是怎样具体叙述一个小同学是怎样爬竿的?纵身一跃、像敏捷的猴子、迅速、不一会儿都说明小同学动作灵巧、熟练。他笑着向下张望写出了小同学那种高兴的心情。 8.自学第4自然段。自学后填表。 教师事先发给同学一张空白表。 表现 丢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发动猛攻。 躲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盯着,左躲右闪,蹦来跳去。 抓包的同学轻巧一抬腿,猛一转身,海底捞月。 9.填完表格,用心体会,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围绕一个意思,把一个片断写得十分具体。 10.导读,进一步体会。 教师读2、3、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学生齐读后面部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课文主要讲了哪三项活动? 2.任选一项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活动内容写具体的? (二)讲读第5自然段。 1.过渡:课间活动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以外,还有什么?齐读第5自然段。 2.作者怎样向我们介绍的? 指名回答:有的有的有的最有趣的 3.这是怎样地介绍。 指名回答:这是概括地介绍。 4.小结: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是写作上的突出特点。下面我们学习课文2、3、4自然段的写法练习写一个小片断。 (1)题目是:我喜欢的一项课间活动。 (2)先想一想这项活动的内容、过程。 (3)组织好语言,说给你的同桌听。同桌同学可及时订正。 (4)说给老师和大家听。 (5)写在本子上。要求:语句要完整、通顺、连贯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间十分钟》教案模板3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学校生活的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间活动。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掌握“将”、“着”两个多音字;理解15个新词语,能写出“输、胜”的反义词。 3、能通过理解重点词读懂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读懂课文第四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丢沙包活动的。 2、能给第二自然段前面加上总起句。 难点:抓住活动中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沸腾”、“丰富多采”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大意,初理文章脉络。 3、读懂第五自然段 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间十分钟 2、读了这个课题,你知道了写什么? 3、课间十分钟你们搞些什么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内容来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反馈学生字情况。你觉得哪些生字的音、形需要提醒大家的或需要别人帮忙的? 如:赢、捷 3、再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段,思考:课文中一共写了哪些课间活动?其中主要写了哪几项?它们是课文的哪几段? 4、反馈思考情况。 ①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读准字音) ②大家交流讨论上述思考题。 三、学习第一第五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读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些什么? ②“沸腾”什么意思? ③“沸腾”还可以换哪个词?你认为哪个词更好? ④朗读这个自然段。 2、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写的。 ②找出总起句和分述部分。 四、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第四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丢沙包活动的。 2、能给第二自然段前面加上总起句 。 3、品析词句,有感情地朗读二至四段。 4、读懂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挂出画有表格的小黑板。问:课文主要写哪几项课间活动?(填表:打乒乓、爬竿、丢沙包) 二、学习“丢沙包”一段 1、初步感知 ①默读课文,用“——”划出这一自然段的总起句。 ②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丢沙包这项活动的?(丢包、躲包两方面) 2、具体理解 ①师读总起句,生读分述部分的句子。 ②讨论:写丢包、躲包的分别是哪几句? ③细读写躲包的句子,找出描写躲包动作的词。 ④你能从这些动作词中看出些什么?(体会用词的准确) ⑤读最后一句,“欢畅”可以换哪个词?从这句话里你知道什么? ⑥指导朗读。你认为这段该怎么读? 3、小结 “丢沙包”这一活动是怎样写具体的?(“攻”、“躲”两个方面) 三、用学习“丢沙包”这段的方法,自学“打乒乓”这段,思考填好表。 1、反馈。 2、看“丢沙包”这一段的方法,谁能把“打乒乓”这段也加上一句总起句,使其成为总起分述的段落。(激烈、紧张、起劲) 四、用学习“丢沙包”这段的方法,自学“爬竿”这段,思考填好表并反馈。 五、看表格比较:三项活动哪一项写得体、最生动?你从哪里看出来? 六、课堂作业 1、写话训练: ㈠用“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采”作为总起句,分述部分为①跳牛皮筋;②跳绳;③踢毽子。 ㈡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真有趣”作为总起句。分“老鹰”、“母鸡和小鸡”两方面写。 2、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题目。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间十分钟》教案模板4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学校生活的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间活动。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掌握“将”、“着”两个多音字;理解15个新词语,能写出“输、胜”的反义词。 3、能通过理解重点词读懂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读懂课文第四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丢沙包活动的。 2、能给第二自然段前面加上总起句。 难点:抓住活动中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沸腾”、“丰富多采”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大意,初理文章脉络。 3、读懂第五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间十分钟 2、读了这个课题,你知道了写什么? 3、课间十分钟你们搞些什么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内容来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反馈学生字情况。你觉得哪些生字的音、形需要提醒大家的或需要别人帮忙的? 如:赢、捷 3、再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段,思考:课文中一共写了哪些课间活动?其中主要写了哪几项?它们是课文的哪几段? 4、反馈思考情况。 ①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读准字音) ②大家交流讨论上述思考题。 三、学习第一第五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读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些什么? ②“沸腾”什么意思? ③“沸腾”还可以换哪个词?你认为哪个词更好? ④朗读这个自然段。 2、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写的。 ②找出总起句和分述部分。 四、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第四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丢沙包活动的。 2、能给第二自然段前面加上总起句。 3、品析词句,有感情地朗读二至四段。 4、读懂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挂出画有表格的小黑板。问:课文主要写哪几项课间活动?(填表:打乒乓、爬竿、丢沙包) 二、学习“丢沙包”一段 1、初步感知 ①默读课文,用“——”划出这一自然段的总起句。 ②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丢沙包这项活动的?(丢包、躲包两方面) 2、具体理解 ①师读总起句,生读分述部分的句子。 ②讨论:写丢包、躲包的分别是哪几句? ③细读写躲包的句子,找出描写躲包动作的词。 ④你能从这些动作词中看出些什么?(体会用词的准确) ⑤读最后一句,“欢畅”可以换哪个词?从这句话里你知道什么? ⑥指导朗读。你认为这段该怎么读? 3、小结 “丢沙包”这一活动是怎样写具体的?(“攻”、“躲”两个方面) 三、用学习“丢沙包”这段的方法,自学“打乒乓”这段,思考填好表。 1、反馈。 2、看“丢沙包”这一段的方法,谁能把“打乒乓”这段也加上一句总起句,使其成为总起分述的段落。(激烈、紧张、起劲) 四、用学习“丢沙包”这段的方法,自学“爬竿”这段,思考填好表并反馈。 五、看表格比较:三项活动哪一项写得最具体、最生动?你从哪里看出来? 六、课堂作业 1、写话训练: ㈠用“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采”作为总起句,分述部分为①跳牛皮筋;②跳绳;③踢毽子。 ㈡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真有趣”作为总起句。分“老鹰”、“母鸡和小鸡”两方面写。 2、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题目。 板书: 活动项目 地点 动作 心情 打乒乓 校园东墙边 推、挡 欢笑声 爬竿 球台右边的大槐树下 丛身一跃爬 笑 丢沙包 盯、躲、闪、蹦、跳、拾、转、捞、抓 欢畅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间十分钟》教案模板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读懂第1-3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1-3段中重点词句。 三、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揭题 同学们,每当下课铃声响了,总看见你们非常快乐参加课外活动,你们都在参加哪些活动? 2.听课文,了解大意。 (1)课文写了哪几项课间活动,分别是哪几段的内容? 3.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1)哪几项活动最详细的介绍? (2)找出哪几段属于总分段式? 4.学习生字新词 (1)正音(乒乓竹竿沉着纵身一跃小将) (2)给多音字注音: 将(jiàng jiāng ) 将计就计( ) 将士( ) 将给( ) 精兵强将( ) 将信将疑( ) 将来( ) 着(zhe zhāo zháo zhuó ) 着数( ) 着慌( ) 着火( ) 你听着( )衣着( ) 着装( ) (3)写出反义词 输( ) 胜( ) 贫( ) 笨拙( ) (4)在横线上填上表示“看”的意思。不能重复。 ________四周 ________目标 ________天空 ________大地 5.讲读第1段。 (1)朗读课文,划出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沸腾”是什么意思?校园里为什么会“顿时”“沸腾”。 6.讲读第2、3段。 (1)分别介绍了哪些活动?同学们玩得怎样? (2)划出能表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的句子? (3)指导朗读。 A.乒乓小将们打得多起劲啊!只一分决定输赢,可是你推我挡,常常打十几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B.一个大同学刚从竿上滑下来,一个小同学纵身一跃,用力抓住竹竿,像敏捷的猴子,迅速地爬到了竿顶。(反映小同学动作敏捷)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课堂作业本1-3题 六、教后记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第4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丢沙包活动的。 2.初步养成积极参加课间活动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第4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丢沙包活动。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齐读1-3段。 2.讲读第4段 (1)默读,找出中心句。 (2)小组讨论怎么来分述“最有劲”(丢沙包躲沙包) (3)指名读“丢沙包的同学”一句,找出反映“最有劲”的词语。(密切合作、猛烈) (4)理解“躲包的同学”怎么“躲”。 ①这部分共几句话,指名读。 ②第4句写躲包的同学赢得了胜利,心里很高兴。躲包的同学为什么能赢?他们躲包有什么特点?(沉着、灵活)具体表现哪里? ③“欢畅”什么意思?能改用“欢喜”吗? ④为什么躲包的同学胜利了会这么高兴?(他们战胜的是“劲敌”)再读读写“躲包的同学”的这4句话,看看“丢包的同学”是怎样“密切合作”、“猛攻”的?(沙包飞来力量大、速度快、落点刁) ⑤小结:双方都很厉害,躲方技高一筹。 ①齐读第4段,读出紧张欢快的气氛。 3.讲读第5段 (1)指名读总起句,找中心词“丰富多彩”,理解该词。 (2)哪几句是分述,是从哪些方面对总起句作具体说明的? 4.全文总结 (1)说说同学们在课间活动有哪些出色的表现?(顽强的作风、沉着的态度、灵敏的反映、高超的技艺....) (2)希望同学们在课间活动中锻炼自己。 五、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6题。 六、教学反馈: 第3课时 目标:1、继续学习总分段(课文第5段) 2、更据第五段的写作题材,写一个总分段。 一、听写词语 二、回顾课文,巩固总分段 1、读2、3、4段,比较详略总结写法 2、给2、3段加总起句 (先学生讨论再集体交流) 三、学习最后臆断 1、自读 2、判断是否总分段,说理由 3、比较和前一个总分段什么不一样? 4、读一读 四、练习写话 1、用“课间活动真丰富。”做总起句,分述部分:跳牛皮进跳绳踢毽子 2、老鹰捉消极的游戏真好玩,仿照“丢沙包”的写法,分老鹰、母鸡、小级几方面来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