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本课认识11个生字,其中翘舌音的字较多,学生容易忽视。“意”、“忽”等字学生接触不多,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引导。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内容的理解学生不是难题。重要的是教师应避免抽象的知道,而让学生在读中领会、读中感悟。 【设计理念】 1、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把识字和朗读放在重点。使识字目标明确,方法多样,朗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使学生在学习中释放出自己的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植自信心。 2、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让文章中出现的松鼠成为学生本人,开口说话交流,赋予松鼠于情感、态度、思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促进情感体验的内化。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能11个生字,会写“意”、“总”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从内心喜欢小松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猜谜语: 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课件出示谜语) 2、揭示课题: 它是谁?我们一起把它喊出来吧! (课件出示松鼠图片) 小松鼠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小朋友你们知道我喜欢吃什么吗?” 其实小松鼠喜欢吃很多东西,但它最喜欢吃松果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叫“松鼠和松果”。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 你们想知道小松鼠和松果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拿好书听老师来读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 自己大声读读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几次,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3、圈出生字再读一读。 三、识字读文 1、过渡: 小朋友读得真带劲。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课文里的生字你们是不是都认识了。 2、认识11个生字: ⑴课件出示词语: “聪明”“活泼”: ①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②谁好办法记住“聪”? (引导生说:上课的时候耳朵、嘴巴、眼睛、心都用上的小朋友就是聪明的孩子。) ③课件出示词语“聪明活泼”: 指名读→正音(“泼”在这里念轻声)→齐读。 ④找一找: 这个词语藏在课文的哪个句子里? 课件出示句子。 指名读→齐读。 ⑤用“聪明活泼”说一句话。 ⑵课件出示生字: “忽”、“然”、“眨”、“如”、“果”、“总”、“以”。 ①读→开火车读→齐读。 ②你觉得哪一个字记呢?它是什么结构?谁能说说怎么把它记住?还有什么字也是这个结构的? (忽、果) 总是上中下结构的字,谁能说说怎么记? ③“眨”这个字有什么好办法记?把动作做出来看看。这个字用加一加的办法来记还有哪些字也能用加一加的办法来记呢? (以、如) ④课件出示词语“忽然”、“眨眨”、“总有”、“如果”、“以后”: 指名读→正音(眨眨在这里念轻声)→齐读。 ⑤出示一、二两段课文: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⑶过渡: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那小松鼠和它的孩子 们,以后怎么办呢?这时候,松鼠有了好主意! ①课件出示“主意”: 指名读→正音→齐读。 ②想一想: 这两个字可以怎么记? ③课件出示儿歌: 老师把你们说的编成了一首儿歌,一起来读读看。 ④那松鼠到底有了什么好主意呢? 课件出示句子: 自由读→齐读。 ⑷齐读生字词。 四、指导朗读,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 从头到尾读读课文,再选一段最喜欢的读给同桌听。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课件出示第一段课文,学习第一段: ⑴小松鼠聪明活泼,他是怎样摘松果吃的呢?我们一起来读。 ⑵质疑: 谁来告诉我,小松树是怎样摘松果吃的? ⑶想象说话: 小松鼠在大森林里摘松果吃时,看见了其他松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⑷指导朗读: ①如果你是小松鼠,来到这么美的大森林,学会了摘松果吃,你会怎么想呢? ②那你们能读读这段话表现出来你们的心情吗?自己在下面先试一试! ③自由读→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 ④齐读: 现在全班小朋友一起把这段课文有感情地读一次。 五、 指导书写“意”、“总” 1、课件出示“意”、“总”: 齐读。 2、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上中下结构,下面都是心字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