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六年级的数学老师,怎么提高学习的效率非常重要,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有哪些?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税等概念。 2、掌握现行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4、认识科学理财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人新课。 从师生谈话中引出压岁钱的话题。 二、联系生活,理解意义。 1、学生介绍一下有关储蓄的知识。 2、教师出示课前放好的一张100元的存单放大图,请学生观察后回答:你能从这张存单当中知道些什么?(同桌可以商量)。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小结。 3、师要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填写一张存款凭证。拿出三张比较: 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存单,说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2)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 小结。 4、引导探索,构建模型。 (1) 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其中的一张存单,帮那位储户算一算,这张存单到期后可拿到多少利息?(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存单利息,教师巡回指导。) (2) 指名解答,师生共评。 (3) 归纳总结利息计算公式。 ( 利息的多少跟本金、年利率和存期有关,那么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本金利率时间=利息 请学生观察上述三个算式 (4)计算税后利息。 四、巩固训练,解释应用。 师:这就是我们计算利息的基本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我们能够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当中经常碰到的有关利息计算的问题。 巩固练习: 师逐一出示下列题目: (1)张阿姨购买了三年期的国库券2023元,年利率是3.85%,三年后可得利息多少元? (只列式不计算) (2)张伯伯做生意,向银行贷款2023元,月利率0.2023%,4个月后应付利息多少元? (只列式不计算) (3)李叔叔把2023元存银行,存活期储蓄,月利率0.72 %,半年后可得利息多少元? 五、全课总结(让学生谈谈今天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1、练习三十三的第3、4、5、6题。 2、课外练习: (1)谈谈如何处理压岁钱。 (2)帮王大爷出主意。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 教师板书:比例的应用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1(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20235 =705 =350(千米) 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1)思考: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 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教师追问: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什么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解: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 千米. = 2 =2023 =350 答: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 3.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 4.变式练习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二)教学例2(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2023 =2023 =87.5(千米) 2.那么,这道题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呢?请大家思考讨论:(投影出示) 这道题里的路程是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__比例. 所以两次行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_________是相等的. 3.如果设每小时需要行驶 千米,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列出方程?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三】 教学内容:教材第2023页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 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 乘法交换律。 (3)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提问:5x-4x=2里未知数x等于几,x=2是这个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数x等于几?x=0.4是这个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书定义)它与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强调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过程)你会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吗?根据什么解方程? 3、解简易方程。 (1) 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解第一个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第二个方程与第一个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时先看清题目,根据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不能算的就看做一个未知数。我们现在解方程是一般根据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结合板书:解方程:能先算的要先算,再按各部分关系来解)追问:这两题可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 (2) 做练一练第3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3) 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第4题解方程;练习十四第2题,第3题后三题,第4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四第3题前三题、第5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