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达到背诵默写。 (二)过程和方法:在朗读中体味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结合背景体会并理解作者的强烈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民族情感的深情体验。 二、学习重难点:结合背景体会并理解作者的强烈情感。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课型:朗读课,赏析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写了一首对祖国母亲的深情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让我们—起来感受它。 (二)穿插一:背景资料介绍 艾青出生于2023年,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2023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活动一:深情地朗读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学生结合背景资料、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试读。 2、教师范读。(师板书:悲壮、激昂、深沉) 3、听课文录音。 4、齐读。 5、自读。 6、指名学生朗读。 7、跟老师读。 8、再听不同的课文录音。 9、小组比赛读。 10、齐读。 (四)活动二:细腻地体味 1、回顾《石榴》一课,引入象征手法的概念。 2、初读诗歌我们知道作者把自己比作一只鸟,借助鸟的歌唱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那么这只鸟歌唱的内容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看。(土地、河流、风、黎明) 3、引入意象的概念。 4、探讨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多媒体显示。 板书: 鸟——诗人自己 土地——灾难深重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不屈不饶、永不放弃的抗争精神 黎明——苦难人民的希望、抗战即将胜利的黎明 最后两句诗——直接抒情。教师小结:全诗巧妙地通过多种意象表达了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从而激励着当时中国人民抵抗侵略者的斗志。 全班站立齐读全诗(朗读目标:读出深沉、激昂、悲壮之情) (五)活动三:问题探讨: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诗人浓烈的、炽热的、真挚的爱国之情? 1、小组讨论; 2、推选代表回答; 3、师生共同形成答案。 板书:“用嘶哑的喉咙歌唱”:饱受磨难都要拼尽劲用整个生命去歌唱。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耗尽生命后投身土地怀抱。炽热地眷恋土地,献身祖国。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直抒胸臆,捧出那颗炽热的、真挚的爱国心。 “……”:六个省略号,传达出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余韵未了。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这首诗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了这首诗,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那个苦难的年代,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学生跟着幻灯片的滚动朗读) (七)课外拓展:结合上几张图片,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假如你是一只鸟,你会唱些什么?请选择适当的词语填空.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的喉咙歌唱:这被滋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 为什么我的嘴角常含?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可从下面词语中选出最能表达诗意的进行填空: 笑容、笑眼、埋葬、融化、夕阳、朝霞、啼血、圆润、 愤怒、激情、感动、猛烈、狂风暴雨、和风细雨 (八)布置作业:课后思考练习一、二、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