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小编准备了高一下册语文师说跟踪练习,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默写填空题 1.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的人是指: 、 、 、 、 、 、 、 。 2.韩愈是唐代的倡导者,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有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3.孔子曰:三人行,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者,所以 是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二、选择题 5.选择正确的义项 (1)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 ②吾从而师之( ) ③则耻师焉( ) ④不耻相师( ) A.从师 B.学习 C.以……为师 D.老师 (2)于: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 ) ②而耻学于师( ) ③不拘于时( ) ④其皆出于此乎( ) A.被 B.比 C.向 D.在 6.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古人学者必有师 D.吾从而师之 7.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夫晋,何厌之有?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8.下列文字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中的“百工”泛指多种工匠。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中的“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尚书》《易》六种经书。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中的“老聃”即是老子。 9.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师道也——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 B.小学而大遗——小的方向要学习,大的方向却被遗忘了。 C.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始终得不到解答。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存在地(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能力素质提高】 三、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0.解释加点词语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无贵无贱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1.对本段文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古人学者必有师”。 B.阐述了从师的原因和原则。 C.老师所起作用的核心是受业,具体任务是传道、解惑。 D.从师的原则意思即是学问面前,人人平等。 12.你们同意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观点吗?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答: 【综合实践创新】 四、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安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相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恩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13.用“||”线将原文分成两层,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14.文中“求放心”的意思应是指( ) A.请求别人相信自己,放宽心 B.追求一种豪放坦荡的胸怀 C.寻找一种使自己舒心的境界 D.找回自己放纵散漫的心 15.文中“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的意思是( ) A.君子重视品德修养时,就归结到要好问勤学。 B.君子尊重有德性的人,是由于他们好问勤学。 C.君子重视品德修养时,就去向有道义的人求学。 D.君子尊重有德性的人,必须走做“学问”这一条路。 16.与《师说》的论证角度有什么不同? 答:《师说》: : 参考答案 【课内四基达标】 一、1.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2.古文运动苏轼 3~4(略) 二、5.师:(1)①D②C③A④B (2)于:①B②C③A④D 6.B7.A8.C9.B 【能力素质提高】 三、10.(1)用来……的(2)本来(3)无论(4)哪、岂 11.C 12.(略) 【综合实践创新】 四、13.第1层:开头一审问而明辨也:问各种不同人都能有所收获。 第2层:问是进德修业的重要条件。 14.D 15.A 16.《师说》:强调“师”的重要性;主张“从师而问”“学于师”。 :强调“问”的重要性,主张“学必好问”。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册语文师说跟踪练习,希望大家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