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网]的团结意识。 4.会举例说明“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知道团结的重要性并能举例说明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准备: 筷子、生字卡、录音机、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磁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来自优秀淘.教.案.网): 第一课时 一、实验激趣 1.出示筷子,让学生分组先试着折断一根,再将四双筷子捆扎在一起让学生折断。 2.汇报实验结果,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3.师述: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把一根筷子折断,可是都没有把捆扎在一起的四双筷子折断,大家开动脑筋分析了出现这两种结果的原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与我们实验相似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正音:长(zhǎng)老折(zhé)断搀(chān)扶 3.同桌互相读,互相检查。 4.小组中分段读。 5.讨论交流: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课文讲农夫的8个儿子,从小总是打打闹闹,互不相让,有时为了一点小事也吵得不可开交。农夫很伤脑筋,于是请来了村里最有学问的长老用折筷子的办法教育他的儿子。) 三、自学生字新词 1.找出生字词,自由识记。 2.认读生字词,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识记生字字形。 (1)采用加部首的方法记忆: 尤—忧 快—筷 弟—递 困—捆 张—涨 (2)采用换部首的方法记忆: 优—忧 4.你从本课中积累了哪些新词?将它们添加到“我的词语库”中。 5.指导书写会写字:忧、筷、递、折、绳、捆。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教案《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团结的力量》教案》,来自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理解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农夫请教长老的原因是什么? 2.交流讨论。 (1)他们的父亲为什么很伤脑筋?“此”是指什么?(8个儿子从小总是打打闹闹,互不相让,有时为了一点小事也吵得不可开交。) 相机理解词语意思。互不相让:兄弟之间谁都不谦让。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解决。开交:解决,结束。交:纠缠、相错。 (2)老父亲为什么日夜担忧?“这事”指什么事?(八个儿子自己只顾自己,像一盘散沙。)老父亲担忧什么?理解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3.齐读。 三、理解课文第四至八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思考:长老用什么办法教育农夫的儿子? 2.交流讨论。 (1)长老用什么办法教育农夫的儿子?(折筷子。) (2)在折一根筷子时,儿子们说了什么? (3)八根筷子同时折时,儿子们是什么表情? (4)为什么一根筷子轻轻一用力就折断了,而八根筷子捆在一起就很难折断呢? (5)这时候农夫对儿子们说了些什么?用“——”画记有关句子。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农夫说的话的理解。 3.齐读。 4.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团结就是力量吗? 四、发散思维,感悟课文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儿子们明白了老人的用意。 2.同学们平时喜欢听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创作《团结的力量》的下篇并讲给大家听。想象:八个儿子亲亲热热地搀扶着老父亲回家后,他们会怎样做? 五、总结全文,欣赏歌曲 1.通过学习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团结力量大,团结起来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老师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一定能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因为我们知道了团结就是力量。 3.欣赏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团结的力量》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搜集有关团结合作的成语或格言,和同学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