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文言知识]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梳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归纳

[复制链接]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生动刻画了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赵惠文王等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耿直或忠厚,或鲁莽或机智,形象鲜明生动,令人叹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梳理,一起来看看吧。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1)臣愿奉璧往使 通 ,

(2)召有司案图 通 ,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 ,

(4)拜送书于庭 通 ,

(5)可予不 通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窃计欲亡走燕

(2)使人遗赵王书

(3)曲在赵

(4)均之二策

(5)臣请完璧归赵

(6)相如奉璧奏秦王

(7)礼节甚倨

(8)不如因而厚遇之

(9)左右欲刃相如

(10)于是秦王不怿

(11)位在廉颇之右

(1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2)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4. 解释下列多义词。

(1)负

①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______________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______________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______________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______________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______________

(2)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______________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______________

③相如引车避匿______________

(3)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______________

②顾吾念之______________

③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____

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______

5.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2)间至赵矣

(3)卒廷见相如

(4)肉袒负荆

(5)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6)怒发上冲冠

(7)臣乃敢上璧

(8)舍相如广成传

(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10)赵王鼓瑟

(11)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12)左右欲刃相如

(13)宁许以负秦曲

(14)大王必欲急臣

(15)且庸人尚羞之

(1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8)毕礼而归之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之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________________

②何以知之________________

③赵之良将也________________

④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__

⑤寡人之于国也________________

(2)者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________________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________________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________________

(3)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_______________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__________________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_________________

(4)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________________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________________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________________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________________

⑤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________________

(5)而

①秦强而赵弱________________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________________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________________

④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________________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7.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蔺相如者,赵人也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4)君何以知燕王

(5)使不辱于诸侯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四、重要语句翻译

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文:

五、古代文化知识积累

9.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表示诚心致敬。

B.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C.汤镬:煮着滚水的大锅。古代常作刑具,是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来烹煮罪人。

D.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亲人。

答案与解析

1. (1)“捧”双手捧着。(2)“按”审察、查看。(3)“熟”仔细。(4)“廷”朝廷。(5)“否”不给。

2. (1)私自,私下。(2)送给。(3)理亏。(4)权衡、比较。

(5)把和氏璧完好无缺地送回赵国。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6)捧着。(7)傲慢。(8)招待、款待。(9)身边的侍从。(10)高兴、喜悦。(11)上。(12)誓同生死的朋友。

3. (1)两个词,指,指出;示,给人看。(2)两个词,走上前去进献。(3)扬言。(4)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

4. (1)①依仗。②使……承担。③违背。④辜负,对不起。⑤背。(2)①延请。②拉。③掉转。(3)①回头。②只是,不过。③环视。④拜访。

5. (1)名词作状语,向西。(2)名词作状语,从小路。(3)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4)名词作状语,“肉”作“袒”的状语。 (5)名词作动词,上前。(6)名词作动词,竖起。(7)名词作动词,献上。(8)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9)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10)名词作动词,弹。(11)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12)名词作动词,用刀杀。(1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14)形容词作动词,逼迫。(1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1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17)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1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

6. (1)①代词,这。②代词,这件事(相如出使)。③助词,的。④代词,这种,这样。⑤助词,取独不译。

(2)①表判断,……者……也。②定语后置的标志,“求可使报秦人”。③代词,……的人。

(3)①连词,于是,就。②介词,由此,趁此。③介词,经由,通过。

(4)①介词,凭借。②介词,拿。③表目的连词,用来。④表目的连词,用来。⑤连词,因为。

(5)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假设。③连词,表修饰。

④连词,表转折。

7. (1)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2)被动句,“见”表被动。

(3)定语后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即“求可使报秦人”。

(4)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

(5)状语后置句,“不辱于诸侯”即“不于诸侯辱”。

(6)被动句,“见……于……”表被动。

(7)固定句式,“孰与”译为“和……相比,哪一个”。

8. (1)权衡(或“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秦国的请求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解析】 “之”,这;“负”,使动用法。

(2)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让人拿着和氏璧回去,已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解析】 “见……于”,表被动;“间”,名词活用为状语。

9. D【解析】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上面就是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梳理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请多多关注本网站。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梳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归纳】相关推荐文章:

师说文言文知识梳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归纳

客至知识点归纳梳理 客至知识点整理

过秦论文言知识归纳 过秦论文言知识梳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偏义复词一览 偏义复词知识汇总

新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知识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知识汇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