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复制链接]

事件
回家奔丧
送站
买橘子
对父亲的情感
同情理解、伤感



4.品析下面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5.现实生活中,你可能也有时会感觉到自己的“聪明”和长辈的“迂”,试举一例并谈谈你对这种“聪明”和“迂”的看法。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知识点:阅读理解与欣赏※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完成下题。
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①联合国在其《千年生态评估报告》中指出:“人类在过去50年里比有史以来任何时期都更快速和更严重地打乱了生态系统。”自然资源在超量开发,从1945年至今,人类开垦种植的土地比18和19世纪加起来还要多,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物种的灭绝,更是史无前例,地球自然史正在迎来第六次的物种大灭绝即生物多样性丧失。据野生救援组织主席史蒂夫介绍:
(A)全球每年有近2.7万个野生物种灭绝,确切说是每天灭绝74种,每小时灭绝3种……
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是生存的警示,这是危险的信号!
③生态系统环环相扣,动植物种群唇齿相依。人类曾经滥砍滥伐过度渔猎,如今又在过度地开发使用化石能源,换来的结果就是大量温室气体排放,而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与砍伐热带雨林产生的后果是一样的,失去了生命维持系统就不会再有物种的多样性。因此,保护是前提,可持续利用是关键。
④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前,地球生态系统能为人类提供的产品和资源,还是与人类的消耗量基本平衡的。但1985年以后,随着人类的无度发展、疯狂发展,突破了这个平衡点,现在,人类每年消耗的资源量是生态系统能够提供给我们的资源量的120%,相当于每年20%的“本金”被消耗掉,吃老本导致生态系统整体状况每况愈下,而我们对此似乎浑然不知,消耗力度还在攀升。如果自然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如果我们自身发展超越了自然的承载力,我们自己也将失去生存的根基。
⑤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力气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呢?
⑥因为其价值。那为什么多样性就有价值?欧盟官员马竟能对此做过一个生动绝妙的比喻:如果一座图书馆,只有一种书,或几种书,尽管数量巨大,但失去了多样性,你会觉得这个图书馆还有价值吗?
⑦恩泽鸟兽,荫及子孙,这就是保护的理由。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现存的,就是保护未来。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保存的是珍稀濒危物种,呵护的是子孙的利益。因为,任何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便再难复生,
(B)一个物种犹如一封精美的家书,家书尚在,你还可以复印,供大家传阅分享,家书(本底资源)若是遗失,纵有再高级的复印机,也无能为力。
⑧我们需要找出一种更为明智的针对自然世界的管理方法,这不但能够极大增加我们的财富,而且可以改善人类在21世纪的健康状况。正如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所指出的那样,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物种的健康和福祉,就取决于地球上拥有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产品和服务。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成,让我们以生命呵护生命,以众生惠及众生。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选文中的划线句A、B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说它们的作用。
3.文章第④段“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前,地球生态系统能为人类提供的产品和资源,还是与人类的消耗量基本平衡的。”加粗词“基本”能否去掉,为什么?
4.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两条你探究出的结论。
  材料一

:加拉帕戈斯象龟,现存1只;山地大猩猩,现存不到700头;东北虎,野生约400只;大熊猫,现存约1500头;滇金丝猴,现存约2000只;白头海雕,现存约百只;蒙古野马,现存几百匹;中国朱鹮,现存近千只。
  材料二
:恐鸟,1800年灭绝;南加州猫狐,1903年灭绝;刚果北部白犀牛,1920年灭绝;白豚,灭绝于2006年。
结论:
                                                            
。 5.文章结尾呼吁“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成,让我们以生命呵护生命,以众生惠及众生。”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题型:材料题※知识点:材料题※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
1月27日,中国宁城2018冰雪捕鱼节在紫蒙湖畔举行开幕式,正式开启一年一度的湖上捕鱼盛宴。
本届捕鱼节从1月17日开始至1月25日,历时9天,共设四大主题活动:祭祀湖神、冬网捕鱼、头鱼竞拍、文体活动。文体活动形式多样,有滑冰、情侣冰车、冰上自行车、冰陀螺、碰碰车、冰上桌球、冰上摩托、冰上保龄球、冰上龙舟、马拉爬犁、跑马、迷宫、冰上飞艇等。另外还有雪地射箭、雪地足球、雪地滚球、疯狂雪圈等其他戏雪项目。
冬捕节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冬捕节打上来的鲜鱼,除常见的白鲢、花鲢、草鱼,也不乏难得一见的红鲤、武昌鱼等绿色有机鱼等,成为春节餐桌上的绝美食材。宁城旅游局希望通过冰雪捕鱼节这个平台,向全市展示宁城这座山水城市的魅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推动宁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请你概括材料内容,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让同学们对宁城冰雪捕鱼节有更多了解,请你为此次活动拟一幅对联。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紫蒙中学的小明想打电话邀请小刚一起参加1月27日上午9点在紫蒙湖举行的捕鱼节开幕式。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怎样说呢?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知识点:阅读理解与欣赏※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面山而居。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选自《宋学士文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①年九十     ②山北之塞     ③君之力     ④且置土石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⑥寒暑节     ⑦入学舍     ⑧琅琅达2.翻译下列句子。(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2)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3.【甲】文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从河曲智叟的角度看,该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4.【乙】文中的王冕和【甲】文中的愚公在性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题型:写作题※知识点:写作题※试题难度:中等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

题写作。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诗歌除外,文体自选;书写工
整,标点正确,不少于600字。
⑴请以

我渐渐
”为题
写一篇文章,讲述你的故事,抒写你的情感。
要求:依据自己的写作需要,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进行写作。  

燕子每次高飞前,总要先在低处飞行一段距离,积蓄力量,然后倏地向上,在天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躇(chóu)     刻(juān)     发(bān)     滋暗长(qiǎn)
B.俯(gǎn)     璀(càn)     责(jié)     藏污纳(gòu)
C.步(duó)     然(qiāo)     丘(hè)     惟妙惟(xiào)
D.临(bīn)     喧(xiāo)     维(xiān)     绎不绝(luò)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人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B.外祖母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C.他们对这位文坛泰斗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达到诚皇诚恐的地步。
D.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总能让人流恋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苏轼。他曾写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佳句。
B.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用"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C.罗素,法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D.托尔斯泰,俄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受戒》等。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C.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的大脑不仅能够存储海量信息,而且还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②可以说,大脑——“联合的数据宝库”,给时代之间的口耳相传提供了最佳的存储空间。③所以,人类仍需要在发展存储设备的道路上不断前进。④不过,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到大脑的存储或者说记忆功能,比如身体状态、年龄,甚至周围环境。⑤在各种存储设备“出世”之前,大脑充当了最原始也是最强大的自然数据存储设备。A.③①⑤②④     B.②④⑤①③     C.⑤①②④③     D.①③⑤②④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填空题※试题难度:中等
  在各种场合总是低着头、专注于手机而冷落周围人(或对周围的世界漠不关心)的那类人,被称为“低头族”。
  材料一《手机》的作者刘震云说:“我就觉得手机好像自己有生命,它对使用手机的人产生一种控制。”著名美食评论家沈宏非在博客中不无戏谑地写道:“自从上了微博之后,我的拍菜水准蒸蒸日上,吃菜的兴趣则江河日下。”
  材料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凉。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带着孩子去父母那里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1.根据材料和你的生活经验,分析产生“低头族”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你是否认同“老人摔盘子离席”的做法?谈谈你对这一事例的看法。
3.请你为中学生使用手机提两点合理化建议。

※题型:默写题※知识点:默写题※试题难度:中等
依据原文默写。
1.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
2.,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3.晴川历历汉阳树,。(崔灏《黄鹤楼》)
4.,万里送行舟。(李白《渡津门送别》)
5.,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6.闻天语,。(李清照《渔家傲》)

※题型:默写题※知识点:默写题※试题难度:中等
古诗文默写。(1)曹操在《龟虽寿》中,表达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2)晏殊《浣溪沙》中表达对“繁华易尽的无可奈何和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的词句是
,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知识点:阅读理解与欣赏※试题难度:中等
古诗文赏析。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人睹物生情,把自己比作“_____”和“____”,流露出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之感。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知识点:阅读理解与欣赏※试题难度:中等
阅读《背影》完成下题。
背影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甲】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⑤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⑥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乙】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⑦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他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丙】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⑧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文中【甲】【乙】【丙】三处作者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甲】:_____【乙】:______【丙】:_______3.文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