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作为高考语文常考古诗,考生必须要有深刻的记忆,为了让考生更加清楚古文内容,今儿本栏目小编就为考生整理出了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知识点以及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常见试题,有些这些备考资料考生就可以开始轻松复习啦!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注解: 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残,凋零。 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 ⑸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⑹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⑺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⑻应觉:设想之词。 ⑼月光寒:指夜渐深。 ⑽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⑾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⒀探看(kān):探望。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常见试题及答案 1、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___________ 答案: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 答案: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答案: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 4、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答案:同意。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5、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案:乐聚根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然而好景不长,马上又要天各一方。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人愁肠寸断吗?所以说别亦难。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量。 6、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7、读《无题》(李商隐),完成12题。 (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D)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2)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 答案: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 8、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回答问题。 (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____________ 答案:属双关语,暗指 对情人的思念。 (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答案: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得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答案: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9、阅读《无题》,回答1-6题。 (1)本诗从描写的内容看,应是一首:____________ 答案: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2)选择有误的一个是(C) A、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指春风,字使有凄楚的感觉。 B、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所爱的人致死不渝的深情。 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 D、全诗把别后相思写的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3)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着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因而古今传诵。 (4)第一句重复用难字,并被大家认为用得巧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相见时难别亦难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思方尽 , 泪始干隐喻相思之泪,,后被大家比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 答案:母亲。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 10、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B)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11、阅读《无题》,回答1-3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答案: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表现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之情。 (2)默写颔联并作简要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丝字与思。 答案:谐音;现常用来赞美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3)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____________ 答案: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2、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案: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13、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答案: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14、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15: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____________ 答案: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16、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答案: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17、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答案: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18、说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中两个难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第一个难是指相会困难,第二个难则含有痛苦的意思。两个难字的使用使相思之苦和离别之痛显得分外深沉绵远。 19、从格律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 答案:爱情诗 20、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暮春时节,男主人公____________的情景。 答案:触景伤情,怅恨离别 2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助比喻来__________ 答案: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对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22、请简析本诗的抒情特点。 答案:本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春蚕和蜡炬一对最具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