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滴答,光阴如梭。青春列车,即将再次出发。承着恩师同窗的教诲与帮助,携着亲朋好友的祝福与期待,现在的你即将返校开始新学年的生活,为了更好地帮助你尽快步入学习生活,为您准备了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解析。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解析:烛之武退秦师[新人教版] 一、重点词语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 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 4、将焉取之(焉:哪里) 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 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 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 2、共其乏困(共:供) 3、秦伯说(说: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 三、一词多义 1、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象)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说)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别) 不辞劳苦(推托) 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 5、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 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 子犯请击之(他,代秦师) 是寡人之过也(的)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 四、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作动,驻扎) 2、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 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 4、夜缒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 5、若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 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 五、古今异义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边道路上的主人。今: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时带的日常用品) 六、特殊句式 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2、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 3、晋军函陵(省略句) 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七、重点句翻译 1、是寡人之过也 译:这是我的过错啊。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矣。 译: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当作边邑,你知道这是很难的。 3、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使邻国增加土地呢? 4、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互相往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是没有什么损害的。 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使秦国土地减少而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译: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译: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 【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秦军汜(sì)南 夜缒(zhuì)而出 佚(yì)之狐 B. 共(gòng)其乏困 若不阙(jué)秦 许君焦瑕(xiá) C. 秦伯说(yuè) 杞( qǐ )子、逢孙、杨孙戍(sù)之 D. 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 失其所与(yǔ),不知(zhì) 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 以乱易整,不武 (替代)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 C. 共其乏困 (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 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 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舍郑以为东道主 D.敢以烦执事 4、下列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 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 吴广以为然 ②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④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⑤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②⑤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C. 失其所与,不知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6、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 B、以乱易正,不武。 C、敢以烦执事。 D、越国以鄙远。 7、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 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D、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 越国以鄙远 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既东封郑 9、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0.下列各句中的“其”不作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 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君知其难也 D.失其所与,不知 11.文学常识填空 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__(体裁)史书,相传为_________末年_____国史官____________所著,主要记载了__________(朝代)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B.《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 》《 》并称为“春秋三传”。 [答案] 1.C(A项“汜”读“fàn”,B项“共”读“gōng”,D项“逢”读“páng”。) 2.D(厌:满足;微: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3.B4.D 5.A(B项的“说”,通“悦”; C项的“知”,通“智”;D项的“共”,通“供”。) 6.D(A、B、C项均用作介词,D项用作连词,表承接。)7.D(否定判断句)8.B(B项为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其余的均为使动用法。A项为“使……削减”;C项为“使……灭亡”;D项为“使……成为疆界”。)9.D(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代词,指佚之狐的建议;B项介于姓和名之间的助词;C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C11.A《左传》《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编年体 春秋 鲁 左丘明 春秋 B《公羊传》《榖梁传》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解析介绍到这里了,想必大家已经积累了不少文化知识,同时也一定不要忘了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提前做好开学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