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马说知识点,包括原文、走近作者、重点字词、课后练习五个部分,希望对大家学习本课内容有帮助。 一、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i)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a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古音为dan,今音为shi)。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二、走近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韩愈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三、重点字词 而:表转折。可是,但是 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 故:因此 。 虽:即使。名:名贵的。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祇(zhǐ):只是。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一食:吃一顿。食,吃。 或:有时。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食马者:食,通“饲”,喂。 虽:虽然(与前面的虽不一样,这里指虽然) 能:本领。 美:美好的素质。 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求:要求。 策之:驱使它。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之:代词,指千里马。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材:通“才”,才能。 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 知:懂得,了解,认识。 四、课后练习 按原文填空。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 7、本文的主旨是: 8、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 9、诵读古文,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韩愈《马说》中的“( )”环境对人才的决定作用。 10、面对不公平的待遇,表现作者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 答案: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 其真不知马也。 5、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其真不知马也 8、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0、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都掌握了呢?预祝大家可以更好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