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作品,实质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今天为大家讲解的主要内容是 未选择的路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新学期备考有帮助! 一、原文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二、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202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的诗歌在形式上与传统诗歌相近,但不像浪漫派、唯美派诗人那样矫揉造作。他的诗朴实无华,然而细致含蓄,耐人寻味。除了短篇抒情诗外,他有一些富于戏剧性的长篇叙事诗,调子比较低沉,亦颇有特色。 三、写作背景 2023年,年满40岁,但仍默默无闻的诗人罗伯特 弗罗斯特从英国写信给一位学生:“我是那种少数有自己理论的人之一,……我期望能成为改变美国文学的现状做些什么。”当时他经过多年的准备和酝酿,已经作出了他人生的一个重大选择,即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创作,并在英国出版诗集。这一决定后来果然使诗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切实提高了美国诗歌在世界文坛的地位。两年以后,诗人在这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中委婉的反映了自己在选择人生道路时所体验到的那种踌躇和困惑。 四、课文结构 第一节:他站在人生的路口上,他两条都想去,犹豫不决。 第二节:他选择人少的一条路,这条路充满挑战。 第三节:他想留下一条路改日再来走,但路很长很长。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回来了。 第四节:他回忆他的往事,又想起了那片森林,未选择的那条路. 五、课后练习 (1)诗人笔下的路显然不是指行走的路,而是指___________. (2)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诗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是因为这条路_______. (3)下面的理解不合诗意的一项是( ) A、选择什么路反映什么样的思想性格,看得出来,诗人是位好于探索、勇于探索的智者。 B、林间分出的两条路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诗人对它们都是向往的,只是“不能同时去涉足”,让他“久久仁立”,因为一旦选定了其中一条路,就失去了再走另一条路的机会。这里面透出了一丝淡淡的惆怅。 C、诗人依自己的判断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但他并不因为不能行走另一条路而后悔自责。他领悟到这是人生的必然性,甚至是某种不可摆脱的局限性,因此只能以从容平静的心态去接受它。 D、诗人告诉我们,他要从荒芜的土地上踏出一条路来,他坚信: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答案: (1) 人生之路 (2)“荒草萎委,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人迹更少”。 (3) D 未选择的路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学会了呢?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新学期,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