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作品中却有一些数字是貌似精确其实模糊的。作品中,使用虚假的“精确”数字来说明、描写那些原本不需要十分精确的事物,是一种修辞的手法。 ◇鲁迅先生是很善于运用这一修辞方法的。《阿Q正传》中有两句话: “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三更四点”和“六十多步”,都是很精确的数字。从事理上来说,不需要甚至有时也不可能如此精确,但从表达效果上说,又起到了一种非常的作用。 ◇“文革”结束后,有人写批判林彪、四人帮的文章,《文汇报》上就曾发表过一篇杂文《还我头来》。文章写道: ◇《当代》杂志2023年第2期的一篇小说中这样写道: 实际上,恐怕是没人这样送礼的,这样写使人感到生动而又风趣。 精细汉语知识,系统展示资料。――传播汉语知识,弘扬中华文明。 “他临走,生产队长送他一斤鲍鱼,二斤海米,三斤海参,四斤这岛上特产的脆蜇皮,五斤蟹肉干,六斤鸟鱼蛋,七斤鱿鱼,八斤淡菜,九斤刀鱼,十斤岛上土酿老酒装进了鲨鱼皮酒囊,实实惠惠用旧网片捆扎成老大一包,驮在老卢顺的驼背上。” 实际上,恐怕是没人这样送礼的,这样写使人感到生动而又风趣。 精细汉语知识,系统展示资料。——传播汉语知识,弘扬中华文明。 |